在横纵交织、竞争激烈又“古老”的服装行业,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玩家——它们从不创造时尚,而是通过对零售市场中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以最快的反应紧跟时尚;它们通过高效的商品数据化运营,奇迹般地保持着15天的急速前导时间(即产品从设计到销售上架的时间,国内服装企业的通常前导时间为90天~120天);它们凭借傲人的销售纪录、咄咄逼人的发展速度以及游刃有余的全球市场扩张能力,使业界同仁无不为之侧目,趋之若鹜般地去寻觅对其成功秘诀的解构,希冀着以此来复制其所缔造的一个又一个财富奇迹。
它们被称为“快时尚品牌”。ZARA,H&M,UNIQLO是它们的缩影与典范。而这些当今时装业的巨擎与大佬们台前光鲜的背后,真正支撑它们玩转时间和成本经典案例的核心则是一个正为国内业界所津津乐道却依然略显神秘的运行机制——买手模式。
所谓买手模式,一种通俗的说法即指采用由买手团队为核心的商品企划部门,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洞察最可能蔓延的时装潮流,将采集回来的设计款式与创意进行加工组合,并辅以高效产品供给与标准化流程监控所构建的短供应链快速热销模式。事实上,随着时尚产业的飞速发展,买手及买手模式的概念近几年已经悄然进入中国市场,并得到诸如美特斯邦威、热风、李宁等国内服装品牌的倍加推崇与探索实践。然而,虽然其迅速兴起的速度足以昭示这股新生力量的未来,但市场环境的不同注定这一模式在实际的国内商业行为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正如许多珠三角服装制造企业的老板们都曾表达过的一个共同观点:仅从生产角度考虑,他们也能做到一两天之内完成从设计到打版、生产、再到上架销售的整个流程,那么ZARA、H&M这些国际知名的快时尚企业所标榜的整套快速供应链系统与买手运营模式是否仅仅是一个噱头?在中国会真正产生第二个ZARA吗?国内市场独有的代理机制下,买手模式究竟如何有效嫁接以实现中国式生存?
毫无疑问,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绝佳的培养买手模式的土壤,但却缺乏建立买手模式的基因。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很多品牌都是由加工型企业转型品牌经营的,本身带有强烈的生产型企业印记,因此对于买手模式的植入存在很多运营机制上的困难;而对于经销商而言,虽然买手模式与传统代理商模式在供货链中处于相同的位置,两者在诸多环节拥有共通之处,但目前中国代理商与品牌合作并没有采用买段经营模式,因而现阶段只可能在某种技术层面上使用买手的技术;此外,作为买手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专业买手匮乏与精细化的商品实时信息管理机制的缺失,更是挡在探索者面前的一道一时难以逾越的屏障。“事实上,国内大部分企业对买手模式的认识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价值所在。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专业的买手模式相关内容普及与信息平台搭建至关重要。”曾帮助H&M、GAP、ONLY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买手运营模式改制的买手国际文化教育有限公司首席顾问王士如先生如此说道。他同时建议有条件的国内相关院校或机构先把教育办起来,通过买手专业课程的设置,催生中国式买手模式。“这对中国企业有效借鉴这种以快速反应满足市场需求的运营模式,从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向供货链高附加值环节转型,以迎接全球化竞争挑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在做这件事情。全球领先的B2B专业媒体平台环球资源在新年伊始就将在上海首次举办“中国消费品经销商论坛”,并在其中引入“经销商买手模式运营”等贴切于国内市场的议题,实现“买手融入中国”的创新思维,王士如正是讲师之一。
不难想见,未来中国服装产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向流通环节要利润。买手模式固然不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唯一可选项,但其以市场为导向的垂直整合能力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一大批本土快时尚品牌的兴起也已经逐渐拉开帷幕。只是,你准备好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