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义乌从“鸡毛换糖”的小商贩传统起家,借力于外向型经济模式的驱动,经过多年发展,最终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浙江义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堵车。
“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堵到不行,一直要到晚上6点以后才好些。”在义乌市经营皮带生意的刘华(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令这个来自温州的商人有些懊恼的是,这些年温州人忙着炒楼炒大宗商品,而那些曾被忽略的小商品,竟然在义乌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义乌从“鸡毛换糖”的小商贩传统起家,借力于外向型经济模式的驱动,经过多年发展,最终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贝哲民《新丝绸之路》一书更是将义乌形容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
义乌经济的腾飞与交通的堵塞,与汇集了7万多个商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密不可分,这里包括五大经营区域以及篁园服装批发市场等,经营着170万个单品,日客流量21万余次。去年,义乌小商品城成交515.12亿元,商品出口到219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57万多个标准集装箱,外贸出口占65%。
不过,当记者近日走访经营时间最早、最为成熟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时,却发现这里并不如想象中热闹,外国采购商更是寥寥可数。
“只要能想得到的小商品,在这里都能买得到,我曾陪同过尼日利亚总理在这里采购其新家所需的饰品。不过,这一两年客商人数确实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外贸大环境不景气,另一方面是一些海外老客户通过线上采购。”一位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工作人员对记者如是说。
产不如聚
“产不如聚。”一名海外采购商在义乌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义乌销售的产品,三分之一产自义乌,三分之一产自除义乌之外的浙江省其他地方,而其他三分之一则来自于广东等全国各个地方。与珠三角这样世界级的制造基地相比,义乌还远不能与之比肩,但义乌商品以“便宜”吸引着海外采购商的目光,逐渐发展成商品种类最齐全的展贸平台。背后诸多的小工厂,于此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大量工厂汇聚形成的集群效应逐渐显现。
“我们大部分都是去广州看样,然后回来自己做。我们的皮具质量确实不如广东,但价格有优势。在这里,有不少家庭式作坊,货期急时,就把一些订单分给周边的老乡和朋友来加工,只要有几分钱的利润,我们都敢接单,而广东工厂接不来,高额的管理成本摆在那里。”不过,刘华告诉记者,现在行业内做的人实在太多,经济形势好时,几毛几分钱的利润,在走量的情况下还可以承受,形势不好,量少,经营就变得很难。
运营成本在上涨,例如,2004年左右,商贸城一区大约5万元的摊位,现在已经涨到200万元。销量却在下滑,这是商户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我们欧洲的销量少了,主要是欧洲经济不好,还有欧洲门槛也在提高,每票货品都要检测,大大增加了成本。”以做娃娃玩具出口为主的晶鑫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近年来,正通过和复旦大学合作开发具有语音识别技术的玩具等方法避免利润下滑。
和晶鑫玩具一样遭遇的企业不在少数,一名从事室内装饰品的商户则给出了集装箱的个数,“往年往欧洲去的能超过10个,今年一半都不到。”
不仅是欧洲,中东地区的采购和销售也出现了下滑。一位从事中东饰品出口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广州饰品竞争太激烈,他搬到了义乌,没想到现在这里情况也不好。因中东的动乱,今年对中东的销售量下滑了10%左右,而劳动力的支出却上涨了5%到10%。
“义乌小商品指数”今年首次跌破1000点这一荣枯分界线,6月份已经降到984,今年上半年,该指数已有4个月低于1000。此前,即使在2009年国内出口受全球金融危机重创的时期,该指数依然高于当前的水准。
记者了解到,一些内外销两条腿走路并在行业内具有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抗寒流的能力也相对强许多。记者浏览义乌海关的每月统计快报发现,出口排名前十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了排名发生变化之外,出局者甚少,新光饰品、梦娜袜业、浪莎针织等企业依然在榜。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15.SH,下称“小商品城”)董事长金方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在义乌的企业,已经呈现了两极分化,好的企业越做越好,差的则越做越差。
蚂蚁寻路
“食物”减少,义乌的小商户纷纷探索新的路子。电子商务被视为是一条出路。
在今年10月召开的浙江市场提升发展大会上,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就曾提出,浙江要实现商品市场和制造产业的珠联璧合,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的珠联璧合。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全省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商品交易额均实现翻一番,都超过2万亿元。
同一个月,拥有国资背景的小商品城力推的义乌购上线。金方平表示,在经营户困难的情况下,义乌购的推出主要还是为经营户服务,继续发挥展贸平台的作用。
实际上,义乌购早有前身。此前义乌曾推出中国小商品城网,但主要还只是展示功能,在交易方面的功用并没有体现。
其实,在政府层面推动之前,民间层面已在试水新的商业模式。
“浙商的一个特点就是来自民间自发的求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尹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就像是蚂蚁效应中的蚂蚁一样,慢慢地一条路出来了。”
据义乌市商务局公开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义乌现有的网商超过6万家,同比增长13%;借助天猫平台的超过2600家,同比增长136%;同时,义乌在海外eBay注册的商家超过5000余家,日出货量1000票以上的卖家超过30家。
“早期做起来的,事实证明是对的。利润等方面还是有保证的。”一名运营网上店铺达4年的义乌商户说。他称,转做网上外贸6年以上并已不做实体店的企业,在他的圈子里不是少数。这位商户目前采取的还是前店后厂的实体与虚拟共同运营的模式,但未来会考虑停止实体店运营,转做虚拟与后台工厂直接对接。
“网上销售的总量正在越来越大,同时利润也比实体店运营好一点,中间成本的节省是主要的方面。”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接受采访时说。之前,贾少华就以在义乌工商学院开办淘宝班成为义乌当地电商贸易领域的风云人物。
“这是一个全面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好时机。金融危机使得多个层面都加强了紧迫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说,以制造业为主的义乌还应该着力于将制造、产品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相关环节打通并实现链条化。以浙江永康的小五金制造为例,经过一定程度上的转型以及多方驱动,目前,浙江永康已经逐渐从简单的制造升级为全国小五金研发设计总部。史晋川认为,集聚效应依旧是可以利用的优势,在打通链条之后,可以实现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章奇看法类似,不过,他也表示,实现此类产业提升过程还是需要企业在市场中靠自身力量完成,淘汰、分化,这些都是市场竞争中的常态和代价。必须要允许这样的自发过程的存在。
“让蚂蚁自己动起来吧。”尹晨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