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被称为“中国皮都”的水头制革上了国家环保“黑榜”。一边是年产值共40多亿元的产业,一边是这个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怎么办?从2004年开始,水头及平阳另一制革基地腾蛟镇的1000多家企业通过关闭、兼并、重组走上新路,今年两地制革企业将减到10家左右。据水头制革基地管委会负责人吴逢木说,该基地内的企业正在静待新一轮的重组。此次重组,将按每家企业50只转鼓的标准,将上次关闭、兼并、重组后的39家企业,继续削减为6家左右。腾蛟的制革企业日前已先于水头完成了新一轮的重组,上一次重组后的11家企业组合为鹏昌等3家企业。
据介绍,水头制革基地兴盛时,1000多家制革企业转鼓隆隆,数万人在工厂里忙碌。2003年,水头制革上榜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后,有关部门将1000多家作坊式企业关闭、整合成464家企业,随后又继续整合为165家企业,2006年,水头制革基地实行全面停产整治,165家企业重组后削减到39家,整治后水头于2007年10月份成功“摘帽”。腾蛟则将320只转鼓削减到78只转鼓,剩下11家企业。
据介绍,今年的这番重组后,两地制革企业将削减到10家左右,吴逢木坦言,这是一个痛苦但又必须作的选择。制革业必须通过割臂断腕的举动“浴火重生”,促使从业者或转型或升级,摆脱以环境为代价的原始发展道路。
据了解,水头制革基地老厂房将全部推倒为重组后企业新建标准厂房,配套先进的排污设施等,此举将省出1000多亩地可建设商业、住宅等配套设施。入驻新基地的企业将有条件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退出制革业的经营者则可选择进入皮具、皮件、宠物用品等关联产业,延伸皮革产业链。
整合了4家企业的浙江鹏昌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练祖绸已在谋划未来的发展。练祖绸表示,他们将要生产牛皮革,还要建造无尘车间,生产高档产品,将原先只卖20多元钱的皮革提升到50元、100元,5年内产值计划达到10亿元。
2006年至今,水头皮带、皮具、宠物用品等产业企业由数十家剧增至400多家,其中大多数经营者为原先的制革企业主转型而来。水头制革的这些关联产业目前已拥有占地800亩的工业园,总年产值已达40亿元左右,一跃成为水头镇的支柱产业。该镇副镇长张周礼说,这说明制革业进行重组之路走对了,前景十分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