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极大影响了深圳皮革行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对外销为主的皮革行业影响巨大,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环境保护使得上游的制革行业受限,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用工成本增加,都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大企业越做越强,以接单生存的小企业则生存困难,些企业根本接不到单,从去年就陆续有中小企业倒闭,今年这个趋势日益显现出来。
我国皮革生产区域多集中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许多企业面对订单却苦于招不到工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人工资偏低。而皮革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企业都是为国际品牌加工生产,利润很薄,就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支撑。
原材料价格上涨
广东与福建、温州同为中国主要的鞋革业基地,在皮革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用三分天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广东,长久以来就拥有从制革到制鞋、制袋的完整产业链,更拥有信息窗口的优势,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当前,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政策、成本升高、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广东皮革业与中国其它制革基地的企业同样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成本优势受到影响,转型、洗牌的命运不可逆转。
当前,原皮紧缺是影响广东制革企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兴起的半成品皮坯加工成成品的涂饰改色加工已成为广东制革业的一大特色,成品加工在广东,而半成品生产则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作为制革大省的广东,一直以成品加工为主,出口到世界各地,此产业链的结构和分布,和地理位置以及资源产地的形成息息相关。广东制革业存在着原皮资源的先天不足,制革大省的原皮资源几乎等于零,是个不折不扣的“进口大省”。受限于国内原皮资源出产地和市场供应数量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内原皮市场出现了货源紧缺现象,导致了原皮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原皮价格上涨、货源紧缺,使得业内需求和供应之间失去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制革厂家的订单交货数量和交货期,经常让制革企业处于被动状态。
污染: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
制革、毛皮加工工业是轻工行业继造纸、酿造工业之后的第三大污染工业,排污量大且污染物中含有铬等有毒有害物质。福建有皮革企业109家,产能达1985万标张。按照规划,福建省2010年将淘汰生产规模3万标张/年以下皮革企业。
2010年7月,福建省向相关设区市下达了整治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经过一个阶段的工作,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能力、落后产能和环境违法企业被责令关闭、停产或限期整改。全省先后有90多家企业被责令关闭或限期整改。但是,当前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一些企业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不落实、个别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皮革产业链中,制革是基石,但其污染问题成为生存发展的瓶颈,要引导制革产业进入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阶段,进一步完善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产业链的优势。
辛集:皮革业升级初尝硕果
每年的7月份是皮衣销售的旺季,被誉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的辛集最近格外热闹,迎来了全国各地的皮衣销售商。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冬辛集皮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以上,国内贸易增长最为强劲。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正在远去,辛集皮革业在由国外向国内的“转型”中初尝硕果。
“俄罗斯的市场关闭后,我们外贸损失10亿以上。近几个月一直在引导企业调头,把原来放弃的一部分国内市场再重新做起来,企业也很积极,到处做推销谈合作,现在看来成果不错。”辛集皮革城制衣工业区管委会的冯主任说。据了解,从7月份开始,辛集已组织企业分别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周边城市,以及一些西北大中城市进行考察,准备设立一批专卖店、精品屋,努力拓展着国内市场。还积极参加大型国际展会、进行地方对接。11月1日,辛集市副市长王铁仁带领辛集考察团到广东佛山、鹤山以及江门进行考察,洽谈合作,商户们收获颇丰。在辛集皮革城,一位做皮衣批发生意的老板笑呵呵地说:“最近行情还不错,东北、华北地区都有了固定的客户,皮衣、裘皮需求量都挺大,看来不靠俄罗斯,我们照样能吃饱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