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大利零售业遭受10年以来最大冲击
意大利零售业三月下降迅猛,达10年最低水平。该国国家统计部门称,本国店内年销售额下降5.2%。
统计局称2月份的下降率为4.7%,而3月份的下滑是自从1997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每月的数据都有轻微变化,今年4月的复活节假期也对零售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日本零售额连续八个月持续下降
4月份日本国内零售额再次下降,这已是连续第八个月的持续下降,国内消费者情绪不容乐观。
尽管经济贸易部门称大型零售商之间仍有交易,但美联社报道至本月底日本国内零售额下滑2.9%,其中超级市场及百货商场大幅下跌6.7%。这已是连续第13个月下降。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大公司通过裁员和削减工资来降低成本,日本经济与许多国家一样遭受冲击。
3月份的失业率上升至4.8 %,这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预计4月份的情况会更加糟糕。
时尚行业研究报告
1.欧美消费者信心上升,认为已跨越最低谷,期待经济回暖
近期,美国及欧洲各地的消费者信心有所上升。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及瑞典消费者都持不同程度的乐观态度,悲观情绪逐渐下降。5月份,由于消费者信心增加使得市场初次回弹,美国国内的心情也随之轻松不少。周二公布的消费者信息指数显示越来越多人认为他们已经度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期。
周三GfK消费者行为研究称德国的经济危机程度已降到最低点,到年底之前形势有望回复安定。在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尽管消费者情绪还是较为脆弱,并且可能被例如失业以及经济领域的其他坏消息所打击,但是总体而言消费者情绪正逐渐恢复。
WGSN商业版编辑Angela Rumsey说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都令人鼓舞,但是这并不说明经济已全速恢复,企业应该知道顾客在消费方面心态有所好转,但是离全面恢复仍有一段距离。必须注意到,即使经济恢复,失业率还是会持续上升。而这种情况将不仅影响失去工作的那些人,也会使得拥有工作的人们压力增大并缩减开销。
4月份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提高,经济学家将预期值从42.3提升至54.9。今年2月,信心指数曾达到历史新低25.3。最新数据显示前8个月该指数最高值达到61.4,接近去年同期的58.1,但该指数仍远远低于100(健康的经济状况)。
用以衡量消费者对当前经济情况态度的现况指数上月从25.5上升至28.9。用于衡量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期望值的预期指数,则从51.0攀升至72.3。
在对5000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家庭进行了调查,显示人们对就业情况好转有显著期望。认为就业机会增加的人数从14.2%提高至20%,而认为下嫁的从32.5%下降至25.2%,期待增加收入的人数从8.3%增加至10.2%。
根据GfK消费者行为研究得知,德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不变,预计6月将继续保持稳定。报告还称消费者预期购买的物品基本上维持不变,6月衡量整体水平的指标预测值为2.5分,这反映自3月以来消费者的心态持续较为稳定。
周三的数据显示,5月份法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提高,但幅度偏小。对失业的担心以及订单容量的缩小使得人们对经济形势不甚乐观。由于整体经济状况和就业机会的改善,意大利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预期值。瑞典国家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瑞典5月份信心指数从4月的-21提高至-11。
2.L.E.K.咨询公司最新调查发现:尽管乐观报告频频出台,但是消费者购买习惯可能会继续对经济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然近来经济学家及媒体对现状呈较为乐观的态度,但是L.E.K.咨询公司最近的调查发现,相比2008年10月,现阶段美国消费者心理仍然消极。
在对3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约75-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担心可能失去工作或其直系亲属失去工作。约50%的人认为美国经济至少两年内无法恢复。消费者估计自己今年的总开支将下降8.8%,这大约是去年同期的两倍。约6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6个月缩减开销。
研究发现,在过去12个月所有类别的消费开支均有下降,包括食品消费。而在我们10月的调查中,食品消费支出还是保持稳定的。
个人财务状况也继续下降。虽然最近家庭储蓄率达到了4.2%,但是仍远低于过去的60年7%的平均值。事实上,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脱离危机后他们将比之前更加重视家庭储蓄率。
研究表明,45%的消费者现在乐于到较便宜的商店购物,另外25%的消费者说他们在不抛弃以往消费场所的同时开始尝试比较便宜的商店。这意味着近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转向低端消费,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本次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之一Dan McKone说: "零售商和消费品制造商应掌握消费者心理的这种波动,应意识到消费者不仅已从根本上改变其购买行为,而且这种改变将持续很久。"
3.名牌牛仔裤销售不受金融危机影响
虽然整体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但牛仔裤销售仍保持稳定。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把裤子作为是一种相对廉价和可负担得起的奢侈品。
时尚爱好者Jessica Morgan相当爱好收集合适的牛仔裤,她刚刚买了一条100美元Madewell牛仔裤,她很乐意为牛仔裤支付170美元到300多美元的费用。Morgan说牛仔裤能让自己的臀部看起来更有自信。在洛杉矶很多女性穿着高档牛仔裤。
虽然各行业消费者情况惨淡萧条,但名牌牛仔裤却是为数不多的亮点。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的研究表明2008年高档品牌牛仔裤销售额增长了17%,截止到2月的近3个月中销售额上升2.3%。NPD集团首席行业分析师科恩认为有与女性消费者一直永无止境的追求更完美的牛仔裤使得牛仔裤行业运行良好。Brean Murray Carret公司的分析师Eric Beder认为:"在美国,人们相当关心牛仔裤的产地,因为牛仔裤被视为美国的传统。真正的优质品牌都需要有美国标签。"为欧洲牛仔裤品牌Diesel、Replay、Goldie以及Rivet设计的设计师Adriano Goldschmied对此观点表示同意:"牛仔裤代表了美国精神——商场、汽车、沙滩。牛仔裤代表了生命。"
Beder认为牛仔裤销售不受金融危机影响是因为这是一个相对便宜的消费。支付200至300美元是负担得起的奢侈品。而且牛仔裤耐穿,具有很多其他衣物没有的功能。
各牛仔品牌销售情况良好。True Religion品牌超出市场预期,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净收入增加10%,达76亿美元,净销售额增长了19%,达6360万美元。Joe’s Jeans品牌净利润增加一倍以上,达80万元,销售额增长8%,达1650万美元。Guess公司最近一个季度净收益上涨12%,达5530万美元。
4.奢侈品牌的并购状况
今年Prada品牌的利润率已经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二,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兼并和收购行动。主要的问题是卖家并不乐意出售。正如历峰集团的Rupert先生上月初所说的:"任何我们希望购买的公司都是非卖品。"这家总部设在瑞士的珠宝和时装集团本月份报告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公司净利润已下降百分之三十一,为10.8亿欧元。
并购投资银行Michel Dyens公司的高级常务董事Karen Walker认为,奢侈品企业特别是那些最梦寐以求的奢侈品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这种企业往往没有兴趣出售股份。而且由于价格的持续下跌,现在也并非出售的好时机。
私人控股公司,如Hermes和Chanel也明确表示,他们不想出售股份,从财务角度来看也不需要出售。
在意大利,奢侈品行业约百分之四十的公司是独立的,如Giorgio Armani。米兰的分析师认为不论是Prada还是Armani,虽然他们横跨高端市场,相对不受任何行业的洗牌影响,但他们也不得不减少支出。
Armani宣布,2008年净利润率下降近百分之十五,但是由于新开的50家门店使得总销售额有小幅提高。另一大私人拥有集团Prada,利润率下降百分之二十二,销售额相对保持不变。
Prada的CEO Patrizio Bertelli说用中长期的眼光在困难的市场条件下做企业是一个"企业家的任务",集团的业务模式需要长期磨合。
这两个集团都预计于2009年拓展业务开设新店。
更值得关注的是奢侈品行业的债务水平。一位米兰的分析师说,许多奢侈品公司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高额借款,迫切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调整公司债务水平。例如,Prada至2008年底的债务总额为11亿欧元。
Tod’s首席执行官Diego Della最近有收购其他公司股份,但目前面临损失的境地。Falic集团则有意出售istian Lacroix 品牌股份。Tiffany公司于本月初收购了Lambertson Truex品牌,其高档手袋和皮具公司已在3月份申请破产。
5.日本零售业的兼并收购
根据日本消费市场情况,由于销售额的下降、信贷额度的限制、市场饱和等因素的推动,日本零售业预计未来一年并购活动愈加活跃。
现在许多分销业接受兼并和收购(并购)的战略。零售额的进一步下滑和信贷资源的匮乏使得兼并、收购、联营成为扩大公司发展的尝试手段。但是相关公司发现在收购现金充裕的企业时谈判难度日益增加。
在过去十年中日本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是Wal-Mart收购西友,这是日本首例被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并购的案例。今年3月西友的母公司在日本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准备扩大业务。西友首席执行官Edward Kolodzieski还有意拓展新业务,他去年下半年明确表示正在寻找机会收购在日本的零售业务。
大多数银行家及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在未来9个月很可能成为一个并购大国,并且产生了很多令人感到乐观的案例,比如去年共有2400起并购交易取得成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显示,共有60起日本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创下历史新高。许多日本公司认为在过去6个月中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收购企业开价太低。
然而,随着经济状况恶化,特别是在公司现金不足,在银行信贷不畅的时侯,并购交易日益活跃。自2008年秋季以来,市场销售额迅速下降,许多零售业比去年同期月销售额下降15%至20%。持续下降的趋势,加上近期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纷纷迫使零售商们寻找投资者,而不是坐等业务的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