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创新,就是等死”,易事特总裁何思模的这句话,在金融海啸袭来之际,已成为东莞企业界的一大流行语。 易事特是东莞松山湖园区的知名企业,去年销售额增长62%。而代表东莞未来的松山湖去年呈现出一派“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 面对金融风暴,易事特和松山湖何以逆风上扬?东莞各大区镇究竟又在上演怎样的故事? 松山湖:“两自”企业逆风上扬 八个车道、十多米宽的绿化带、连绵无际的现代化厂房……两天来,记者四次穿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每一次都备感新鲜和震撼。 提前下降贴牌出口业务比例 昨日10时半,松山湖工业北路6号,易事特公司门口颇为热闹,上十位求职者忙着询问。这是易事特逆风上扬的一个缩影。“尽管有强大的人才储备,但我们一直都在招人。今年业绩仍将保持60%的增长速度,当然需要大量员工。”易事特公司总经理助理占斯亮说。 在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国内电源行业领头羊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700万欧元回购了世界500强法国梅兰日兰所持易事特的49%股份,并创下2008年销售额增长62%的骄人成绩。 易事特的绝招在哪里?占斯亮说,2005年前,他们就有了危机感,经济发展到高峰必然有所回落。他们提前准备,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每年投入1个亿用于研发;加强品牌建设,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几年前,进行人才储备,和国内12所名牌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还得感谢决策层的先知先觉。”占斯亮说,2003年以后,贴牌出口业务在公司所占的比例就下降了,目前只占5%。 今年计划增加就业42000余人 易事特只是松山湖的一个代表。松山湖园区坚决拒绝接收污染大、能耗大、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引进的都是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两自”企业,七年来,松山湖只从前来考察的3000个项目中选择了不到300个项目。 面对金融风暴带来的寒潮,2008年,松山湖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36.4%。全年引进105个高科技项目,协议引进资金250.25亿元。整个园区没有发生一起企业倒闭、裁员、降薪事件。 2009年,松山湖园区计划增加就业42000余人,其中,高科技企业计划招收高素质员工25000余人,计划招收科研人员2000人。 虎门:服装业六成内销 昨日下午1时半,记者来到虎门镇中心。服装业是虎门的支柱产业。大街上,服装市场的指示牌随处可见。 步入黄河时装城,强烈的时尚气息扑面而来。一楼是高级时装批发零售,二楼是女装、牛仔裤,三楼是皮具、箱包,四楼是香港时装城,五楼是餐饮区、办公区。每层400多个铺位,至少有九成开张。记者注意到,这里大多数铺位的店名旁写着“厂家直销”。 “金融危机对时装城有没有影响?”面对这个问题,几位店主都表示,“多少有一点吧,但影响不大。”时装城服务中心的人士也称,金融危机对时装城影响不大,半年多来退租、转租的只有几家。 来自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的调查,给“影响不大”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注解:从2001年起,虎门镇政府就有意识地引导企业升级转型,从外销向内销转型,到2008年,虎门服装业内外销比例已达6∶4。 更大的动作还在后面。虎门镇将推出服装产业创意设计孵化园、建立设计师工作室,引进一所大专院校。技术创新中心将帮企业把品牌信息进行全球推广。 多位服装老板称,网上购衣越来越为消费者所热衷,目前正在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比如电子商务营销,这也有利于整个行业强大起来。 厚街:家具业、鞋业遭遇巨大冲击 昨日下午4时半,厚街镇濠畔鞋材广场。这是东莞最大的鞋业批发市场之一,被誉为行业风向标。即使阳光照射强烈,广场依旧显得冷清,开张的商铺不到一半。在记者逗留的半个多钟头内,没有看到一位顾客。 华旺特殊鞋材老板郭庆华感叹,金融危机给整个东莞鞋业带来巨大冲击,一些大的企业倒得还快些。由于自己的企业规模小,及时调头,所以才能熬过来。 提起金融风暴,不仅是处于“风暴眼”正中心的老板们感到寒意,和整个东莞鞋业相关的每一位人士都备感震惊。 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吴佩淇开口就连说了两句“影响太大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看好的一些工厂也处于半歇业状态。” 鞋业为何遭到重创?答案很简单。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说,东莞九成以上鞋厂做的都是加工贸易,由于产能过剩,这个行业本来四年就会洗一次牌,逢上金融危机,这一次的冲击格外的大。“企业如何应对?”面对记者的提问,李鹏显得无奈,“找不到比较好的方法,转型其实也很难。” 和鞋业相依为命的,还有家具业。业内人士说,同样是因为出口贸易占比较大,厚街的家具业也受到较大影响。 数据分析 东莞没有出现大规模倒闭潮 在清溪镇开办塑胶厂的周明毅,今年的春节过得又不那么舒坦。前年碰到物价上涨、原材料和工资等成本加大、银行停贷、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调整等等,没想到这一波过后,又来了金融危机。 “熬过去就是胜利” “熬。熬过去就是胜利。”周明毅感慨道。 周明毅是东莞中小企业老板的一员。在“熬”的背后,是这些老板们的执着与坚韧。而这种坚韧是东莞闯过危机的一大关键要素。 东莞海关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各行业冷暖:2008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133亿美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6.1%,增速下滑20.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601.4亿美元,增长6.8%,下降19.2个百分点。 “含金量”较高的一般贸易表现抢眼,进出口达94.3亿美元,增长29.4%,增幅下降9.2个百分点,在各种贸易方式中唯一将增幅下降幅度控制在10个百分点之内。 从出口商品种类分析,机电产品为出口的绝对“主角”,去年出口机电产品 483.7亿美元,增长10.8%,占出口总值的73.8%,比重略升1.3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机电产业在东莞各产业中分量更重了。 关停的企业规模都不大 在这些“增增减减”的背后,东莞是否出现外界所猜想的倒闭潮呢?综合东莞市多个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东莞倒闭、迁移企业大约2500家,其中台资企业占三成,港资企业约占七成,这2500家中倒闭企业只1000家,同历年数据相比,算是正常。同时,去年东莞新登记开办的企业2600多家。 还有一个数据显示了东莞的“底气”:关停的企业规模都不大,每家平均120多万元人民币,而新引进来的企业,每家平均投资额为400万美元。 透过枯燥的数字,东莞企业正在做的,是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机遇。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强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东莞也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