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一个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监管区成功“摘帽”!曾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全省严重污染环境九大案件的平阳县水头制革基地,昨天顺利通过省环境污染整治办验收组验收。带队验收的副省长陈加元说:“水头污染整治结果表明,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共存的,只要将污染整治作为切入口,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最终就能实现双赢。”
“篱笆、女人和狗”
平阳县的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与水头镇的一张“皮”密不可分。
清朝光绪年间,水头人王怀成发明了一把可将一张猪皮剖成3层的剖皮刀,由此逐渐演变为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头制革业。
这种后来几乎成为灾难的小制革,却曾被当作山区脱贫项目加以引进。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水头镇制革企业如荒地野草般疯长起来。2002年发展高峰期间,全镇共拥有大大小小1290家制革企业,年可加工猪皮革1.2亿张,猪皮市场交易量达到9000万张,年产值近40亿元,一时间平阳县1/3的工业产值和1/4的财政收入均来源于此。
制革业带动了宠物用品、明胶制造、再生革、服装、皮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水头及周边乡镇8万多群众主要的就业门路和经济收入来源。
2001年,水头制革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猪皮革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生皮加工园区,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授予“中国皮都”称号。
十几年前,水头镇及周边乡村还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随处可见清澈的溪流,鱼儿在自由自在地畅游,空气洁净清新。然而这一切很快就被这张“皮”破坏殆尽。
土生土长的水头人陈斌清晰地记得,10年前的水头制革基地,遍地成堆的生猪皮散发出浓烈异臭味,巨大的木转鼓在溽热的水汽中轰隆轰隆地转动,满身大汗的外来务工女子在简易的竹工棚内忙碌,杂色狗在厂区内窜进窜出,“那真像是一部电视剧的名字:篱笆、女人和狗。”
要命的是,全镇制革企业每天排放近8万吨的工业污水,给当地和整个鳌江流域造成严重污染。江水由清澈变得乌黑,并散发着浓浓的恶臭。据省环保联合检查组检测报告显示,1992年鳌江水系还属于二类水质,到1995年猛跌至劣五类,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
2003年9月,水头镇制革群污染案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之一。
2003年10月,水头制革基地被列为浙江省严重污染环境九大案件之一。
2004年10月,水头制革基地被列为全省11个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之一。
十年治污三易思路
在环保与GDP的一次次艰难博弈中,水头制革基地治污历时10年,三易思路,省内唯一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这个监管区最终摘掉了“污染大帽”。
“最早是有多少汽车造多少路,后来是有多少路造多少汽车,均屡治屡败,现在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置之死地而后生。”平阳县县长黄安波形象地描述了水头治污理念的转变过程。
1996年,国务院明令取缔“十五小”。面对诱人的经济利益,水头镇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是“雷声大雨点小”。2000年,全国“一控双达标”进入“倒计时”,水头人开始正视当地尖锐的环境矛盾,制革业主集资建起了全国制革行业第一家股份制污水处理厂。
这座耗资450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日设计处理污水2.5万吨,大约占当地制革污水的一半,但由于污水收集系统不配套,生化技术有硬伤,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此后几年,实际日处理量仅在1.5万吨左
右,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
2003年,水头制革基地先后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全省严重污染环境九大案件,当地才开始真正走上全面整治污染的道路,并提出“有多少生产能力建设多少污染处理厂”的治污理念。
随后,水头制革基地共投入2亿多元,兴建了2号、侨信、宝利、金塔等多个污水处理厂,使日处理污水能力提高到7.15万吨。但在经济利益面前,制革企业的偷漏排和超量排放行为时有发生,治污成果不甚理想。
痛定思痛,平阳县又提出了“根据污水处理能力来安排生产”的治污理念。4年来,该县共出动6万多人次,开展了11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拆除油毛毡厂房56万平方米,新建钢筋混凝土和彩钢结构厂房55万平方米,并将1290家制革户兼并重组成165家初具规模的制革企业。
从2003年至2005年,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对鳌江水质的改善却收效甚微,鳌江水依然发黑发臭。
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化,水头治污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6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平阳县采取了“根据鳌江流域环境容量安排生产”的科学治污思路。
2006年11月5日,水头制革基地实行“休克疗法”,全面停产整顿。经过近一年的努力,165家制革企业被重新兼并整合成39家,制革生产转鼓控制在500个以内,从而使制革废水日排放总量从原来7.15万吨削减到1.7万吨以下;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从2004年的17550吨减少到749吨;氨氮年排放量从2004年的2700吨减少到125.4吨,达到了满足鳌江每日可容纳最大排污量的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污染治理,平阳县又投资1亿多元,实施氨氮改造、污泥焚烧、铬水分流、监管设施、溪流整治等“五大工程”,切实提高治污能力和环保监管水平。
今年9月26日、27日,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鳌江江屿断面的监测数据表明,鳌江主要污染物指标COD小于10毫克/升,达到Ⅱ类水标准,氨氮均值为2.32毫克/升,比整治前削减90%以上。
如今,江水发黑发臭现象已经消失,溪流中又见鱼虾游动,水面白鹭翱翔,绝迹多年的江豚又出现了。
一张“皮”拉成产业链
通过多次污染整治阵痛后,水头镇尝试将当地的这张“皮”逐渐拉成皮革深加工产业链。
省政府特地在机动指标中安排500亩土地,鼓励引导制革业主走转产转业和延长产业链之路。
目前,皮件加工企业已增至300多家,去年产值达到20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20亿元,成为水头乃至平阳县新的支柱产业。
温州文昌皮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彻底从皮革生产转变为皮件加工的企业,老板邓德芳说:“从皮革生产转为皮件加工,我损失了十几万元,当初的选择虽然痛苦,现在看来是走对了,既对环境保护有好处,而且业务也在慢慢扩大。”
从2003年开始,平阳县每年因治污财政静态损失1.5亿元,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15%以上。“企业做出的牺牲也很大,水头制革业仅去年就损失4亿元订单。”水头镇企业家协会会长陈钦雄说,“但治污过程带来的阵痛和经济损失,从长远来看十分值得。”
“水头污染整治结果表明,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共存的,只要将污染整治作为切入口,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最终就能实现双赢。”副省长陈加元说,“皮件加工业20亿元的年产值,虽然比不上原先制革业的40个亿,但它的综合含金量远远超出后者。”
重整“母亲河”任重道远
水头制革通过省环境污染整治办验收组现场验收,意味着全省唯一一个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环保监管区成功“摘帽”。为巩固污染整治成果,平阳县出台水头制革基地环境监管长效管理办法和举报重奖5万元制度,并严控鳌江沿岸新的高污染项目审批,着手“母亲河”的生态恢复建设。
省环境污染稽查总队总队长许履中说,十几年来,由于鳌江接纳了大量的污染物,全长90余公里的鳌江干流仍积淀着大量的污泥,不少地方深达1米。此外,鳌江流域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摘帽”后的鳌江水体环境生态修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鳌江流域仅鳌江镇部分生活废水收集纳管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钱仓镇以上区域十几个乡镇40余万人口的生活废水全部直排鳌江水系,再加上其它一些工业废水的排入,就算水头制革基地污水不排放,鳌江流域上游河段的水质也会“亮红灯”。
省环境污染整治办验收组在《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整治验收意见》里指出,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整治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今后还需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完善污染防治的长效管理机制,特别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加大河道清淤整治力度,确保鳌江流域水质持续好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头群众期待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再现,鳌江沿岸居民期待江水彻底变清,但愿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