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7月30日—8月3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低位震荡,远月合同呈震荡偏弱走势,各月合同周均价近涨远跌,价差缩小。随着价格波动幅度减小,成交量在较低水平上保持平稳,日均成交量为9464吨,订货量继续减少,累计货量为61660吨,再创本年以来新低。MA各月合同周均价平均下跌54元/吨。
上周除郑州棉花期货和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外,各棉花市场价格普遍上涨,代表国际现货价格的cotlookA指数涨幅较大,周均价为68.9美分/磅。以此计算(上周平均汇率7.5725)1%关税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为13128元/吨(涨387元/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低1391元/吨;滑准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为13778元/吨(涨270元/吨),比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低741元/吨。年度末期现货资源的相对紧张对现货及网上交易近月合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撮合近月合同价格走势较强,现货性质较强的撮合整体走势强于郑州棉花期货。
本棉花年度已经到了末期,根据纺纱能力和纺织行业公认的配棉比计算,全年共需棉花约1200万吨。目前,年度末棉花进口量将不会突破250万吨,即只有国内棉花产量达到950万吨才能实现产需平衡。虽然国内棉花产量存在低估现象,但不会有这么大差距,考虑国产棉低估因素后至少还有150万吨棉花找不到来源。
从本次国储棉抛售也能看到这个问题,到日前为止,国储棉抛售总量刚达到15万吨,棉花价格无论现货和网上交易都出现了回落,电子撮合提前交割系统成交也较为清淡,棉花缺口好象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上述困惑只能用一个原因来回答:随着棉花价格的上涨,小型纺织厂关停严重,大中型纺织企业也因纱布库存较大,纺织品价格上涨大幅低于棉花价格上涨而存在限产现象。国内纺织企业的用棉量相对减少,国内棉花的“刚性缺口”变成了“弹性缺口”。任何物资的供求都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并不是刚性的。
据悉,湖北、山西棉区已有零星采摘,随着新花上市时间的日益临近以及国储棉持续拍卖,撮合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新花大量上市前或将维持震荡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