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7月6日电(记者项开来)位于闽南侨乡的晋江市陈埭镇,是国内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本地人口只有8万的陈埭镇,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40万人左右,成为福建省农民工最集中的地方。但自2003年以来,陈埭镇的厂家却为越来越难的招工问题发愁。
"现在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招工,每年春节后都要经历一场招工大战,招不到工人的企业就只好停厂、倒闭",陈埭镇一家鞋厂的老板林劝清感叹道。
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市是福建省经济总量最大、吸纳农民工最多的地区。4月间,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信息显示,目前全市企业仍缺工17.5万人左右,主要涉及服装针车工、制鞋普通工、陶瓷树脂彩绘工、纺织针车工、包袋制作工5大工种。发布缺工信息,已经成为泉州市每年的例行工作,而这在2003年前从未有过。
今年20岁的贵州民工方应落,去年随老乡来到晋江,虽然只有初中毕业,也从未参加任何技能培训,但还是很快找到了一份普工。在与记者交谈中,方应落却流露出就业危机意识:像我们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特别技能的农民工,主要还是凭力气吃饭。等年纪大了,精力差了,就会被淘汰,重新回到农村。
记者在福州、泉州等地采访发现,即使在民工荒的大背景下,路边劳动力市场仍有大批年纪稍大、缺乏技能的农民工"一岗难求"。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甘满堂说,用工荒并不等于就业就一定容易,新生代农民工要从上一代农民工"吃青春饭"的老路中走出来。"如果没有技能的提升,当他们年纪增长、体力衰退后,就会变成求职困难户。"
据深圳市宝安区劳动局相关人士介绍,劳动局下属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岗位中,有30%到40%要求具备一定的技能,但求职的农民工80%没有任何技能。
记者在广东、福建等地调查发现,随着城市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强,新生代农民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实际。尽管他们想摆脱低层次的打工状态,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最终难以如愿。一位赖姓厨师就说,现在菜谱更新很快,他在工厂食堂只是做做家常菜,都是些过时的做法,出去找工作很难。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学习意识,但对于怎么学却很迷茫,而社会在帮助农民工提高技能方面还显得相当不足,微薄的收入、工作的沉重加上职业的不稳定,使他们难以提升自身的职业水平。方应落说:"每天都要工作11个小时,一停下来想的就是睡觉,如果政府和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课程,让我们抽出时间、花上一笔学费去培训技能不太现实。"
甘满堂说:"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再走20岁进城、40岁返乡的老路,政府要在提高这部分人的职业技能上有特别安排,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一技之长获得相对高的劳动报酬,从而转化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常留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