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2006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照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可安排就业1000万人左右,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400万人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内不会改变,而且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2006年11月召开的2006年就业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林泽炎博士透露,一项对随机抽取的“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另据调查,2005年大学生就业满意率仅为60%,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1980年代后期国企工人失业,1990年代后期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21世纪一开始留学生一回国就失业”所描述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点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出现的就业危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就业岗位量少,因此如何增加就业岗位就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鼓励创业、发展中小企业不啻为一个最佳办法。
“小企业,大就业”实践已经证明是有效扩大就业的基本规律。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99%以上,资产总额只占50%,销售额占60%,工商税收占50%,就业人数却占75%以上,若以同样的产值计算,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
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并不尽人意,中国创业风险成本高昂。据统计,中关村每年新开张好几千家公司,但三年后剩下来的不到3%,活得比较好的1%都不到。创业先锋周鸿祎曾经不无感慨:“创业者对困难怎么估计都不保守。”
因此专家建议,应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当前为促进就业最紧迫的措施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群体,其中鼓励大学毕业生创办各类技术密集型小企业,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或去小企业就业应作为重要内容。
为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共青团中央和劳动保障部自1998年起就开始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和“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尽管如此,在现实中,该措施的激活和连带效应还未真正发挥出来。
从2006年1月1日起,依照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如果以“按揭”方式开公司,按照首付30%的要求,只要有9000元就能够注册一家公司。降低门槛,允许成立“一人公司”,这就从法律上更加保障了老百姓就业、创业的机会的增加。
目前,不少积极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逐步出台并开始落实,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人们更为渴望的如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2006年“中国行”后所说,“中国应当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以实现收入公正的最终目标。缺乏机会,就让人失去了发展的信心”。这个机会,对于创业者而言,就是公平获得创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