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是箱包生产大国,生产企业有上万家。在全国,以“中国皮具之都”闻名世界的广州花都狮岭、广州白云区、河北白沟和浙江平湖箱包等共同组成中国箱包制造版图。近几年,箱包消费由过去的贵族消费变为平民消费,现如今已经到了“无人不背包”,“无人不用包”的境地。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决定了中国也是箱包消费大国,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外箱包品牌占据了中国高端市场,大部分国内品牌处于市场的中低档次。中国箱包企业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和升级的时候。
面对同质化的竞争,近期广州奥王箱包实业有限公司“非对称营销”独辟蹊径的举动,似乎对行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谓非对称营销,是一种在势能不对称、信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的情况下细分与争夺客户群的营销战。企业在非对称的环境下,找到突破口,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中国箱包面临巨大环保消费市场
“由于国外箱包品牌选用原料高档,设计先进以及品牌附加值较高,占据中国消费的中高端市场。而国内大部分品牌由于产品在设计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培育、品牌建设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投入,其价格低、利润薄,处于市场中的中低档次”,广州奥王箱包实业有限公司营销副总宋春鸿就中国箱包产业现状这样分析。
放眼这些发达国家的箱包消费趋势,享受舒适、自然、环保的生活状态使得包袋材质是以天然皮和尼龙、布艺为主。而在中国盛行的pu、pvc等含化学污染源的包袋是坚决杜绝的。国外知名品牌诸如比利时的kipling、美国的at、lesportsac乐播诗、tumi、日本的b.c.+ishutal等都早在前2005年开始在中国各大机场、各大一线商场布局,另外这两年香港、台湾的一些布艺包袋也纷纷进驻大陆。宋春鸿认为,中国将是箱包发展健康产业最大的市场。
2012年,被行业人士称为“发展最困难一年”。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未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将围绕三大核心调整:经济增长将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带动的增长模式。消费无疑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动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时期,面对能源、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以及低碳经济、环保诸多要求,箱包行业过去以外为主、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将难以维持。所以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存在很多新的机会,也给了箱包行业创造品牌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商超派”vs“代理商派”
除了在原材料、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渠道模式上,中国箱包市场也面临严重的两极分化。以国际品牌为主的“商超派”和以国内品牌为主的“代理商派”共同构成中国箱包产业目前格局。
“暂且把国内箱包市场上出现的品牌分为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以比利时的kipling、美国的at、lesportsac乐播诗、tumi、日本的b.c.+ishutal尹苏托、外交官为代表的品牌是借助中国中高档百货开设专柜来发展,并且持续借助百货品牌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这些品牌都会在某些类别产品建立核心优势,以奠定品牌基础,满足了中国中高端顾客的需求,并且在这些群体中已经形成一定认知”,宋春鸿继续分析。
国内品牌像威豹、亨得利、达派、亚洲豹等,是伴随中国流通批发代理商发展起来的,通过流通,尽可能采取丰富经济的产品来满足中国普通大众的需要。即使是后来部分品牌诸如爱华仕在ka成为主流供应商,依然是满足大众的需求。
产品、渠道、商业模式亟待转变
虽然面临着时代给予的机会,但是当今中国布艺包生产良莠不齐,品牌建设尚未凸显。国内品牌发展目前在产品定位、渠道推广、商业模式上都亟待转变。
宋春鸿分析:“基本上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是要投入的,大家都不愿冒太大风险,所有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低阶层,价格定位也多以底价跑量为主。以威豹、亨得利、达派、爱华仕为代表的箱包品牌,包括奥王箱包在2012年前期,在产品开发上都是以男包为主,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专注品质多一些。而对于原创的款式开发投入太少,时尚新意欠缺。”
这些品牌由于产品定位低,开发无新意,消费流通慢,所以销售渠道多集中在三四线商场和大中型超。销量大但品牌建设方面投入小,有的甚至没在品牌宣传、推广投入预算。更提供不了品牌服务及体验,品牌附加值不高,上不了中高端商场,从而丢失大部分有品牌意识的客户群体。
谈到商业模式,有很多“商超派”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在中国虽说都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有的甚至做了三十年,早已植根于民。但是,不能与时俱进,从厂家到消费者还是最为传统的层层转批,为生意而卖产品。“低廉超市”的模式,在终端毫无形象可言,而品牌所赋予的服务与体验也无从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