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所做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近日,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他在采访中表示:“有了生态文明,才有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参与。我们深感皮革行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有可为。”
记者:请结合协会工作、行业特点谈谈您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
苏超英: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有了生态文明,才有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参与。我们深感皮革行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有可为。
从科学发展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不是摒弃工业文明,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就皮革行业的特点来看,皮革行业本身是一个符合循环经济范畴的行业,它是把废弃的动物皮张变成光鲜、亮丽的皮革,最终制成各种时尚精美的皮革制品。这个过程不仅避免了生皮的浪费及其因腐烂变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完成了对生皮充分的利用。
皮革行业本身是符合循环经济的,但是因为制革有污染,为了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皮革行业近年来一直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作主线之一,这也是皮革行业探索循环经济道路的重要任务。从实际情况看,行业的污染治理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据统计,我国制革行业的污水量约为1.2亿吨/年,占全国工业污水量的0.5%左右;污染治理技术成熟;治理成本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平均每平方英尺皮革的治理费用约0.1-0.3元。同时,行业越来越重视制革清洁化生产技术,其中废铬液废灰液循环利用、保毛脱毛、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中水回用等技术已经在行业得到推广。
美丽中国呼唤生态制造,皮革行业定会坚定不移地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绿色皮革业,并引领行业走向科学发展创新之路,共建美丽中国。
记者:协会作为引领行业长足健康发展的组织机构,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上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仍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未来又会做哪些部署?
苏超英:皮革工业已经走过了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时代。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皮革协会始终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近年来,引导行业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皮革业,一直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协会为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成立“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加强行业环保核查工作。
中国皮革协会于2010年初牵头成立“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自律小组是带领制革行业环保自律的、具有指导性的一个组织,其任务和目标配合国家落实各项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带动全行业实现各阶段节能减排目标,最终实现制革行业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环,基本实现绿色制革。两年以来,制革行业环保自律小组通过发挥五个重要的职责,即担任行业布道者、正面宣传者、工程先锋队、科技先行者、政府好帮手,开展了许多务实的工作,对提升全行业环保意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协助环保部开展环保核查是
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7家制革企业通过环保部核查,列入制革行业环保达标公告名单。
二是以“生态皮革”为抓手,树立制革业优秀群体形象。
“生态皮革”是中国皮革协会2003年在“真皮标志”的基础上,推出的适用于生态成品革的证明商标,对成品革的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性能生态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生态皮革推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将近10年,从最初的12家生态皮革企业发展到现在的49家,生态皮革企业的产能达到我国制革行业总产能的1/8左右。这表明,生态皮革作为规范我国制革行业、提高皮革生态环保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不断深入,范围越来越大,随着满足生态皮革标准要求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国制革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在悄无声息地不断提升。
根据生态皮革年度统计:2011年生态皮革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在产量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废水排放量减少3.7%,氨氮减排9.6%,COD减排7%。
三是培育制革集中治污特色区域,探索承接制革转移产业转移的新路。
自九十年代中期在“皮革工业二次创业规划”中提出皮革集中生产模式以来,中国皮革协会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一致努力下,扶持了河北辛集和浙江海宁等一批制革集中生产的特色区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了前瞻性地引导行业形成集中生产、统一治污、产业链完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制革基地,2010年,经过近一年的调研,中国皮革协会选择了辽宁阜新作为第一个制革承接转移示范基地,并签署了‘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辽宁阜新’的四方协议,探索承接制革产业转移的新路。阜新皮革基地秉承“基地承载,环保先行”的原则,已经被辽宁省确定为制革企业集中污染控制区。目前,基地项目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各种专项规划、环评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已完成6.5亿元;第一污水处理厂已经通过验收;第二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并通过技术论证,深度处理方案已启动;目前已经有63家企业与园区签约建厂,投产企业20家,在建企业20家,2012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1.5亿元
四是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引导企业争取经济和环保的双效益。
中国皮革协会积极引导行业走清洁化生产的道路,一方面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推广技术,比如通过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连续举办三届“全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推广了共23个节能减排环保创新项目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召开研讨会等方式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了清洁化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包括清洁化脱毛浸灰技术、废灰液废铬液的循环利用、高吸收铬鞣技术、皮革边角料的综合利用等技术等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项目投入产业化,赢得了经济和环保的双效益。
客观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国家环保要求和标准越来越严,企业必须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新技术,去满足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其次是环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存在,某些地方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得部分本应早关闭的不规范小制革仍然存在;再次如何是处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不仅有了资金支持,同时技术能力也能够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既要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老百姓收入,同时又要兼顾环保,这是有一定矛盾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执法部门一定要达成共识,就是发展皮革产业必须本着环保先行的原则,否则民生问题只是空谈。一旦环保没跟上,国家环保重锤一落,企业都要关闭或停产,根本谈不上老百姓就业和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