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重金属铬残留。鞣制后的皮革用来加工皮鞋、皮衣、皮带等皮革制品后所剩下来的废料,被不法商家伪造成食用明胶再兜售给制药企业做成药用胶囊。
在小心“毒”从口入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经含铬鞣制剂鞣制加工成的皮革制品我们是否能放心用?有没有可替代的工艺?
生态皮革为何推行多年却少为人知?
据了解,近年来,皮革工业面临的技术壁垒尤为突出。由于制革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可能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如鞣剂、染料、涂饰剂等。这些化学物质的引入,可能会使最终皮革制品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比如六价铬就是公认的致癌物质,长期与皮肤接触,会对人体皮肤、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毒害。此外它易被皮肤吸收而产生长期不愈的皮疹和溃疹。
在近日由中国皮革协会举办的2012年中国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暨真皮标志排头品牌发布会上,包括康奈、百丽、奥康等知名企业在内的近百家行业排头品牌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呼吁业界回应消费者对“绿色低碳”产品的需求,践行环保,使用“生态皮革”,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
“生态皮革”是中国皮革协会2003年在“真皮标志”的基础上,推出的适用于生态成品革的证明商标,对成品革的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性能生态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了解,目前已有45家制革企业取得了“生态皮革”的使用资格,约占全国皮革总产量的1/8。然而,一位多年报道此行业的记者透露,“‘生态皮革’虽然早在2003年就开始推广,到现在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声音了。”消费者对于“生态皮革”这一概念鲜有耳闻。在随后记者的街头采访中,多数人表示自己并不了解。
内外交困,生态皮革是转型升级第一步
销声匿迹之后,为何再被推出?这不得不从目前处境艰难的整个皮革行业说起。
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主任才大颖透露,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外部需求提振乏力,加之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飙升、用工荒、汇率波动、融资贷款等因素,企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我国皮革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一季度出口总额141.8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13%,相比2011年末回落20.67%。”他说,以美国市场为例,作为中国鞋类的首位采购国,2011年从中国进口的鞋类占美国鞋类进口总量的85.3%,尽管仍牢牢占据市场首位,但是份额已降到7年来最低。
“转型升级才是出路。”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表示,“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需要整个行业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他认为倡导优先采购获得“生态皮革”使用资格的成品革只是一个开始,皮革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朝着“绿色生态”这一目标,由内到外实现产业升级。
品牌塑造需要消费者的价值认同
“中国企业必须摆脱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帽子。”一位参会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品牌的塑造非常重要。他表示,真皮标志排头品牌已连续推出八届,确实有一批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此次更是首次增加了童鞋企业,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无疑是一项保证也是鞭策。但他同时也流露出担忧:“多数消费者更关心这件东西是什么牌子,此外是否美观、便宜。而对于产品本身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是否绿色健康可能并不关心。”他认为,选用‘生态皮革’意味着更贵的价格,消费者可能并不乐于接受。“品牌如果不能和效益挂钩,反过来又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据报道,前不久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阿迪达斯、耐克、李宁、H&M和CK等知名服装产品上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洗涤过程中会大量释放出来,将这样的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会极大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已不是第一次曝光知名服装品牌有毒,然而,据记者赴各大商场观察,购买者依然趋之若鹜。
消费者如果自身不重视绿色消费,就很可能变成环境污染、威胁自身健康的帮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