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讯 现在,海宁到了转型升级可以操作的时期了,这是海宁的历史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平稳发展”的背后,涌动着海宁科技创新掀起的“科技大潮”。在海宁,似乎每一寸土地都在跃跃欲试,这就是“海宁现象”生成的土壤。
在这块创新的热土上,海宁创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行先试,敢于创新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海宁出现了第一代“弄潮儿”。正是他们创造了海宁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奇迹。在海宁,我们听到这样的说法:没有锦达,就没有经编产业;没有海宁制革厂就没有海宁皮革产业;没有章宝阳就没有光伏发电产业;没有美大,就没有环保灶产业……
最典型的是海宁皮革业的发展。本是“一毛不拔”之地,海宁硬是创造了皮革产业,2010年产值129亿多元。海宁还创办了中国海宁皮革城。现在,海宁皮革城已上市。
5月11日,“海宁皮城”股票收盘价48.61元。
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形成规模的阶段。
海宁纺织产业2001年35.7亿元,到2010年达到348.8亿元,10年间翻了三番多。
海宁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经编产业生产基地和市场集散地。
从1994年办起了华东地区第一家皮革城。1995年,最先把皮革城搬进俄罗斯,在莫斯科盖起“海宁楼”……经过多年发展,海宁目前拥有超过40万平方米的中国皮革城、2000多家皮革企业、7.3万人从业大军。海宁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皮革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2001年全市皮革产值37.8亿元,到2010年达到129亿多元,10年翻了两番多。
此间,海宁的新兴产业也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2007年起步,2010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
第三阶段是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操作的阶段”。
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抓住历史的机遇,海宁提出了新的战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
海宁这种现象的形成,以下几点也很重要:一是海宁地处浙北地区,其发展从根源上讲是由文化沉淀带来的;二是信用经济发展带来的;三是企业家的人的因素,好学,集聚能力强。企业团队,政府团队,老百姓形成的整个氛围,三者结合起来形成海宁自己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