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皮革产业的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皮革及其制品出口创汇连续6年居轻工行业第一。然而在实现产品数量扩张的同时,国外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影响其出口的重要因素。由于以安全、环保为名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因此也成为发达国家常用的贸易保护手段。
“绿色壁垒”影响皮革产品出口
“‘十二五’期间,皮革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不容忽视。主要是环保、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繁重。制革业的主要污染物是污水。从整个行业来看,规模以上企业均有完善的污水治理设施。但是部分小企业污水排放仍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制革行业的整体声誉,而且也造成了制革企业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欧盟对我国皮革制品征收反倾销锐,可能出台对皮革制品中六铬含量更严格的限制标准,给我国皮革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皮革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超英表示。
由于国际上的绿色消费潮流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皮革制品的出口,目前我国制鞋、皮革企业使用偶氮染料比过去已经减少了很多,但仍有一定数量的该类产品涌入欧美市场。面对欧盟的“绿色壁”,对皮革制品实施生态检测认证已成为国际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有关专家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生产与检测体系,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出知名品牌保驾护航。
国内CPI上涨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
2010年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涨幅创出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CPI上涨将直接带动各类物价上涨,这是人们对CPI的普遍理解。从2009年以来毛皮市场的行情看,毛皮价格均出现持续上涨,部分毛皮产品涨幅达到40%多。如玄狐皮在去年低价时期,一类皮价格在380元/张左右,而今年开春涨到了近700元/张,其他毛皮的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地上涨。对于皮草服饰企业来说,原料皮价格过快上涨和皮草服饰出口受阻以及价格不稳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让不少企业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因此,外销企业出现举棋不定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作为生产型企业,无论内销还是外销,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在一个“销”字上,只要生产的产品能销售出去赚取应得的利润,这就是成功。相对于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复苏回暖的脚步铿锵有力,市场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都在恢复,CPI上涨带动物价上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就会出现一个可能——“原材料价格上涨,成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总而言之就是,在成品价格方面,内销市场基本可控,而外销市场基本不可控。
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的市场差异较大,外销销售相对简单,而国内市场不仅销售业态复杂,而且不同区域的销售特点变化较大,这就要求企业不能按照惯有的方式来开拓国内市场,要观念更新,及时升级。做外销出口,一年的利润基本是可以简单计算出来的,而做内销前几年基本上都是在培育市场,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内销产品的采购、生产周期远比外销产品长,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更多,对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观念上,不能急于求成,在心理上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出口转内销”曾经是不少专家对外贸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出的“灵丹妙药”。然而,这一药方是不是“一试就灵”呢?做内销需要创品牌建渠道,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新市场的挑战一次次地考验这些内销生力军的经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