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大批先进的进口设备在其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促成了一大批行业优势的形成,但在进口设备的检验监管中,笔者发现设备进口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进口企业的高度重视。
存在现状
污染性行业进口设备有增多迹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保护本国环境,严格限制当地污染性较强行业的发展,如纺织、造纸、化工、皮革加工等行业。这些国家利用中国吸引外资的强烈需求,通过合资、合作的名义转移污染性行业,这些行业不仅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不利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科技含量低的进口设备数量居高不下。部分境外客商把一些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服装、箱包、旅游用品等制造行业迁入我国,成立合资企业,这些行业进口设备散、乱、残缺、技术性能差。该类设备进口时,在检验检疫监管过程中常常难以确定具体数量,并且时常存在进口夹带设备及配件现象,不仅加大了检验检疫的工作量,而且增大了进口设备使用监管的风险。
进口设备价格偏高现象增多。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在进口设备品质、数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其价格常常超出合理范围,有的甚至超出国内外市场价格控制范围的数倍。进口设备价格超高不仅影响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的利益分配,而且会影响进出口贸易统计的真实性。另外,由于进口价格是设备抵押贷款、减免税的审核依据,进口设备价格的超高必然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进口旧设备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要求加大对进口旧机电设备的管理,但检验检疫机构在对进口设备实施检验监管中,还是经常发现以旧充新、违规进口旧设备的现象,逃避国家强制检验和监管,企业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一是以旧充新;二是伪造铭牌;三是进口安全环保卫生项目不合格的旧机电产品。
进口旧机电设备质量问题突出。旧设备在外商投资设备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设备在国外早就被淘汰弃用,却以“投资设备”的身份进入我国。这种现象不仅会使我国部分行业长期处于低层次投资建设水平上,也不利于检验检疫等部门对进口“洋垃圾”的查处,容易使发达国家转移工业垃圾合法化。
应对措施
以上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会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和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应对:
一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招商人员要加强《商检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组织综合性的涉外政策法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外税管理、海关监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及办事程序等。
二是在签订进口设备合同前应对国际市场行情、质量情况和厂家信誉进行咨询和认真调查,充分考虑产品质量要求和企业特点,权衡产品质量和价格后再选定某国某品牌,不要一味地追求价格低廉。
三是在签订进口设备合同的质量条款中应订明进口设备的具体品质条款,签订合同附件时应考虑详尽,订明品质索赔规定,以便于到货时验收及发现品质问题时能顺利索赔。
对确有问题的进口产品,企业应根据检验证书及时向外商提出索赔,维护企业的利益。
四是要加强进口设备装船前的检验工作。在国外工厂制造完成时,要及时检查验收设备制造质量和装配质量,了解制造质量控制等情况,有条件试车的设备必须进行性能测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制造商及时解决,尽可能地把不合格进口设备挡在国门之外。
五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质量的考核,杜绝为完成招商任务,在工厂不具备安装条件下就仓促要求企业进口设备,导致设备到后不能及时安装和使用,造成闲置,有的甚至超过索赔期和保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