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的义乌人从来不缺创业激情,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更是促成了创新与提升的绝佳氛围。义乌市委、市政府引导企业正视传统粗放发展之“危”、紧抓科学发展之“机”,在金融危机中实现“浴火重生”,完成自身发展的新跨越。
“以前只要批量大就能赚钱,现在我们更注重单个商品的附加值。”浙江巨龙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宝玲说,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胜出,把箱包的专业化开发做到了极致。如把箱包按功能分类细分为2600多个品种,以及在普通箱包上加装指纹识别仪、防盗脉冲电波、G PS跟踪仪等,原先一两百元一个的箱包增值后可卖到6888元一个。
跟邵宝玲一样,很多从“三低模式”起步的义乌企业家对于转型升级有着更务实的理解:他们转型升级不是靠“转行”去做芯片、搞太阳能,而是立足于小商品的产业优势,通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突破低附加值的瓶颈。如今,义乌有多个袜子品牌成功跻身“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企业的供货链。梦娜袜业推出的具有排湿吸汗功能的C O O L M A X袜子,批发价就要十几美元一打,已经完全不是昔日的“便宜货”概念了。
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说,义乌小商品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的马路市场起步,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逐渐培养出了既能脚踏实地、又能先人一步的发展意识。由于有着先经商后办厂的经历,很多义乌企业主的市场意识灵敏,调整速度快,也就能够把小商品做出“大品牌”,把传统制造业做出大市场来。
今年以来,义乌市场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明显加快了新产品开发步伐,市场内80%的商户有新产品上市。前不久,由义乌玩具行业协会与浙江大学共建、投资近1000万元的义乌玩具创新中心投入运行,标志着义乌一些优势行业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加速。
市场开拓迈出新步伐。成功开展“市场万里行”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迪拜展等27个国际展会,在江苏、黑龙江、四川等地举办经贸对接会,进口商品馆已引进33家经营主体,经营44个国家的2.3万种境外商品。
据义乌市工商局统计,1-11月,义乌各市场成交额达到478.2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到350.98亿元,同比增长8%。
产品求创新、开拓新市场,是小商品市场克服此次危机的重要“秘诀”。据义乌市常务副市长宋英豪介绍,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义乌小商品城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同样受到较大冲击。义乌采取了两个转变:一方面是企业主动转变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开拓新的市场,比如以前在这里大量订货的欧美销售商破产了,少了出口量,义乌就调整原有市场,积极开辟新市场,加大向中东、非洲等地区市场的出口,国内市场份额也得到了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