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界记者 桦林
“上半年,我国皮革行业在动荡中企稳向好,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走上复苏之路。”在上海中皮协六届会议上,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传递出让行业振奋的讯息。就与会代表关心的皮革行业如何贯彻落实《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问题,张淑华发表了《增强信心 开启复苏之旅》的主旨演讲,提出:落实《规划》不是简单的追求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是要借贯彻落实《规划》的进程,找到影响产业发展的樊篱所在,并能前瞻性地寻求解决办法,使行业企业真正达到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中国皮革协会已经积极地行动起来了,我们将会以六个创新举措为抓手,把落实《规划》转化为引导行业的扎扎实实的行动。”张淑华说。在讲话中,她重点解读了六个创新举措,为行业落实《规划》梳理了脉络,提供了提纲挈领式的引导。
举措一:紧抓 “资源整合,结构优化”这一落实《规划》的核心 “资源整合,结构优化”是皮革行业实施《规划》的核心,这是由“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一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决定的,也是由皮革行业在当前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所决定的。 紧紧抓住“资源整合,结构优化”这一核心,中国皮革协会作了大量调研工作,并且厘清了对解决行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具有关键性意义的的七个问题。在会上,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将这些问题悉数抛出,比如如何既有序又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如何完善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如何保持我国皮革产品内外销市场的黄金比例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和普遍热议。 “协会将把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取得的调研成果纳入到皮革行业‘十二五’规划之中,作为行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引领性文件。”张淑华在会上强调。她还建议企业、特色区域、地方协会积极思考这些问题,为行业献计献策,媒体展开广泛的讨论,为行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创造良好的氛围。
举措二:探寻制革业治污新出路 树立“制革示范基地”新标杆 污染治理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制革行业的焦点问题,在与“污染反弹怪圈”周旋中,很多地区对制革业盲目地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直接对制革企业“驱逐”或是“关停”,结果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制革是皮革产业的基础,是皮革产业链的源头和发端,离开制革,其皮革制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产业链的断裂终将导致皮革产业的优势丧失。 如果不解决制革行业的污染治理问题,行业的发展没有出路;如果不为制革业治污探寻到新出路,皮革产业可持续发展必成空谈,这是中国皮革协会在长期引导行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真知。为了探寻制革业治污的新出路,中国皮革协会创新思维,大胆地提出了将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培育5-8个承接转移的制革示范生产基地。 “制革业的承接转移必须要有一个新模式,培育承接转移的制革示范生产基地是一个大胆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在相应集中转移的地区,要把集群生产、集中治污、走循环经济道路的内容纳入到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和规范之中,”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在会上强调,“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我们选择了辽宁阜新作为第一个示范基地,在今天的会议上签署了‘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辽宁阜新’的四方协议。探索的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这一创新的模式将为行业指引方向,并将更好地引导皮革行业的产业转移。”
举措三:牵头成立制革环境自律小组 携手行业争摘“污染帽子” 长期以来,制革行业被扣上了“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的“两高一资”帽子,难以摆脱其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负面形象,这一误解也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在会上再次呼吁要客观评价制革行业的污染问题,并号召全行业行动起来,推进节能减排,摘掉“污染帽子”,赢得对制革行业公平的评价。据悉,这一倡议得到了皮革行业的一直响应,并在今年七月份举行的皮革行业制革专题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 “‘摘帽子’不是说说而已,全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中国皮革协会牵头成立了‘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作为这项摘帽子工程的领导小组。过去,企业理所当然地把治理污染的成本计入企业的利润,这是错误的看法,我们要扭转这一认识,让企业知道,污染成本是企业理应承担的生产成本,应以自觉承担污水治理成本为荣。”张淑华在会上强调。 据悉,除成立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中国皮革协会还将在此基础上,加强制革行业正面宣传,客观评价污染情况及治理进展,努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政府的支持;同时,牵头推广评价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做好“中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的推荐工作,配合政府和行业进行环保自律等工作。
举措四:启动真皮标志三大创新 奏响自主品牌建设新乐章 实施品牌战略是皮革行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举措之一。在会上,张淑华提出,为进一步加强皮革行业自主品牌建设,中国皮革协会将从三个创新举措入手,提升真皮标志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一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快真皮标志国际化进程;二是要增强信心,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三是要做好真皮标志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升真皮标志企业群体内涵。 据悉,真皮标志是1994年推出的国家首例证明商标,是皮革行业培育品牌的基础平台,被业界誉为是皮革行业品牌的“驱动器”和“加速器”。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皮革协会在2003年又推出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对制革企业的品牌质量、环保等进行前瞻性的引导,做到扶优限劣,培育制革企业的优秀群体。 目前,真皮标志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据统计,佩挂真皮标志制鞋企业产品产量在国内鞋类市场占有率达20%;皮衣企业产品产量占全国皮革服装及合成革服装总产量的18%;制革企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制革总产量的12.5%。
举措五:多管齐下引导企业拓市场 千方百计力保皮革出口 皮革行业是轻工业45个行业中的一个大行业,在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皮革行业被列为重点支持的行业。2008年,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5611.5亿元,占轻工业工业总产值的6%,居轻工各行业第七位;出口423.5亿美元,占轻工业出口总金额的14%,位居轻工各行业之首。 从上面的一组数据,我们自然可以看出皮革行业在轻工业之中的分量,正因如此,皮革行业在“拓市场、稳增长、保出口”中肩负着重任。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皮革行业在“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等方面重要作用?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提出,皮革行业必须要多管齐下拓市场,千方百计保出口,并为此部署了具体措施: 一是创新思维,充分利用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以及全国各级皮革专业市场的平台,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出新的贡献。做好国际市场调研,配合企业有步骤地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二是利用协会在国际组织中的位置,争取我国在国际皮业贸易中的话语权,特别要借助近几年我国为国际皮业贸易协会主席国的时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划的修订,大力推行国际合同。要把每年一届的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逐步打造为真正国际化的品牌论坛。
举措六:积极行动做好产业调研 力求衔接政策到位 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协会在反映企业呼声,衔接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落实《规划》的过程中,协会也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张淑华在会上指出,中国皮革协会在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将做好产业调研、衔接政策到位列为首要工作。将进一步加强秘书处的“产业政策组”、“紧急应对小组”、“国际合作组”的组织建设,加强与企业、地方协会及各级政府的联系与合作。以《规划》精神为指导,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状况和热点、难点问题,衔接政策到位,推进行业复苏步伐和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