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设备 > 缝纫机行业地震:飞跃的出路在哪里

缝纫机行业地震:飞跃的出路在哪里

http://china.BagsNet.com   2011-06-07  来源:互联网

——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及出路

  号称中国最大的缝制设备企业的飞跃集团,目前正面临不少困难。日子不好过的不仅是飞跃,行业内其他知名企业如中捷、杰克等,几乎都碰到了经营上的问题。从缝纫机行业的“地震”中,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困境。

  飞跃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财务危机?飞跃的出路又在哪里?制造业企业怎么化生存危机为浴火重生的“转机”呢?

  “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讲话。浙江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大省,在通胀的压力下,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出口型企业,可能将面临一个“生死局”。面对危机,是做高飞的“凤凰”还是守旧的“鸵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表示,飞跃经历并最终度过的每一次困难,都是企业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过程。飞跃将努力尽快走出财务困境。

  “2008年将是缝纫机行业洗牌之年。两三年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拿起螺丝刀做缝纫机。不像前几年,(人人赚钱)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台州缝纫机业“地震”

  2008年春天,命运把浙江台州两个46岁的缝纫机大佬同时推向了风暴中心。

  4月22日,中捷股份(002021.SZ)

  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违规占用资金,导致中捷股份可能被实行退市风险。

  一个星期后,和中捷股份2007年年报同时发布的2008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公司的营收同比下降超过30%,利润更是同比下降接近80%。

  这个春季同样让台州缝纫机行业的旗帜——飞跃集团的掌门人邱继宝如履薄冰。来自台州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飞跃集团出口产值为184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300万美元下跌44%。

  行业中很多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不久前,天津飞马公司来到中捷公司交流,谈及业务状况,前者透露自己的情况也和中捷差不多。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不过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沉浮,远谈不上成为超越周期成为皇冠上的珍珠的企业。

  兴起

  时间回到1994年,32岁的蔡开坚创办了浙江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蔡开坚已经进入缝纫机行业两年了,两年前中捷前身叫玉环中大工业缝纫机厂。当时,蔡开坚花了10万元,从合作了多年的沈阳轻工研究所买来了封包机的专利,很快蔡开坚的“飞风牌”成为当时轻工部的定点推荐产品。

  当中捷诞生之际,在玉环百里之外的椒江,补鞋出身的邱继宝已经建立起了他的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

  事实上,当地的缝纫机产业在此时已经初具规模。

  早在邱继宝在东北擦鞋的1979年,台州椒江下陈的管康仁等几个年轻人,在上海发现包边机十分紧俏,于是借钱买来包边机,经过拆装研究,以椒江市第一工业缝纫机厂生产出第一台三线包边机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后缝纫机行业便在当地生根发芽。到邱继宝的第二工业缝纫机厂诞生,已经整整经历了7年的时间。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由于中国改革初期各类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外,缝纫机行业的产业转移已经悄然开始。当邱继宝把目光投到缝纫机的时候,国外缝纫机生产企业开始来华投资,日本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率先在天津与天工缝纫机公司合资设立了天马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

  之后,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缝纫机制造厂商都纷纷来华投资,包括上海重机、胜家、启翔,重机新兴、福马、九维,河北工缝、百福、积家,等等。低成本优势,使得中国的缝纫机产业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缝纫机行业来说,一个更大的利好还在于国家政策的鼓励。

  1994年2月18日,国家颁布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建立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确定了出口货物零税率,规定对出口企业从生产到流通、收购的货物都予以退税。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结束了长达14年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阶段,与美元开始非正式地挂钩,汇率也从最初的1:2.80元最终确定为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范围内浮动。

  这一时期,国家一度鼓励各类对外贸易。1996年中国宣布经济软着陆,宏观调控结束。银根也逐渐放松,贷款利率从1995年的高点下调了20%。

  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中国缝纫机行业的发展环境,缝纫机几乎从占全球产量微不足道的比例开始迅速上升。缝纫机行业从1994年开始经历了“黄金10年”。

 转折

  2004年是台州缝纫机的大热之年。在这一年,蔡开坚旗下的中捷股份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成为当地第一家上市的缝纫机企业。上市之后,中捷股份一改近70%的负债率的情况,也增加了融资能力。邱继宝也当选为首届浙江商人年度风云人物,又获得了“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的称号。

  事实上,在“十五”期间,根据缝制机械行业协会的统计,这个产业实现了年均26%的产值增长率和25%的创汇增长率。2004年则刚好处在长长一段繁荣期中间。

  更大的利好在于2005年1月1日,困扰中国多年的(至少当时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纺织品服装配额问题由此走进历史,中国的这两类商品出口将出现大幅增长。与之对应的是,原来的进出口经营资格也由审批制度改为登记和核准制。很多企业都在为此备战,缝纫机行业也是这波潮流的受益者之一。

  蔡开坚、邱继宝两人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然而浮华背后,行业未来的空间显然不如表面那么乐观。

  如果说在此前10年的中国,当时缝纫机行业面临的是无比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到了2004年则早就急转直下了。

  中捷的招股说明书上提供了一段数据,当时世界上缝纫机年总产量约1,700 万台,其中我国占总产量的50%左右。这也意味着从数量的角度看,中国的缝纫机行业并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简单的一个理解是产量最多只能再翻番。而技术升级之路更是步履维艰,2001年中捷的毛利率曾经超过30%,由于竞争的加剧,2004年的毛利率已经降低至24.53%。

  2004年1月1日,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再次下降,从17%降为13%。降幅虽然不大,但是意义却和之前的全然不同。

  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时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当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6099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这也迫使中国被动投放了很多基础货币,其结果是货币成为了极易获取的资源,各类廉价工厂也拔地而起。随之,中国的这些工厂也面临着资源紧缺的状况,国际市场上资源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

  退税率的降低拉开了宏观调控的大幕,而利率也开始上调。当年10月,央行宣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两剑并发之外,人民币升值在持续争论了整整近两年后终于启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此后,央行又发出通知,两次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

  缝纫机行业的日子骤紧。在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后,行业性的周期衰退到来了。2007年10月份,几乎是瞬间,缝纫机行业的形势斗转直下。同一时间,媒体中陆续传出了下游服装行业大批企业停产的新闻。

  洗牌

  长长的繁荣期使得行业里充斥着各类大大小小的缝制企业。

  作为全国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台州市拥有规模庞大的生产企业群体,历来是行业调整的风向标。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台州缝制设备规模企业总产量为101.56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15.3%,产值和效益也出现明显下滑。在今年5月,台州市经委已经专门发文解决缝制行业的困难,其中就包括飞跃集团的问题。

  在另一份文件中,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将缝制设备行业低迷的现状归结为“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国内服装产业调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提高、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中,行业内不少企业私底下向《浙商》记者承认,其实大家都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缝纫机行业目前还只能从规模上称霸,而在产值方面其实并不大,甚至出口总值不如进口总值。

  但是,行业将在整合并购中迎来新生,宏观调控则更像是一个推动器。

  杰克集团副董事长阮福德对未来充满期待,按照缝纫机行业目前的状况,高中低端产品的产值大致呈3:3:4的格局,而即便中捷和杰克的份额相加也只有12%,相对于60%的中高端市场,未来潜力巨大。而一份名为《台州主导行业加快产业升级报告》也指出,目前,台州工业缝纫机正向高档次和多功能特种机型转移。

  “这个行业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企业。像日本现在几家企业各自分工明确,‘飞马’主攻包缝机,‘重机’是平缝机,而‘兄弟’则是高档的包缝机和平缝机。” 阮福德说,“2008年将是缝纫机行业洗牌之年。两三年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拿起螺丝刀做缝纫机。不像前几年,(人人赚钱)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飞跃多年的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增收不增利,令其自身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在宏观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暴露无遗。

  飞跃之困

  似乎一直在展翅高飞的飞跃突然“受伤”。

  2008年飞跃在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同时,被曝出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据了解,由于飞跃资产斑驳以及近年来盈利能力的退化,使得该企业处于资金紧张的状态,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当地一位金融界人士透露,年初有股份制银行在贷款到期后不再续贷,飞跃当家人邱继宝被迫求助高利贷以充实流动资金,加剧了资金紧张状况。

  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行业标杆企业身陷困境呢?

海外出口受阻

  1994年是个很关键的年份。补鞋出身的邱继宝也建立起了他的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

  事实上,邱继宝的经历远比蔡开坚来得艰辛。1982年,邱继宝用尽了自己的积蓄又贷款300元,办起了椒江市水陡电器仪表厂。在此之前,他曾经在东北擦了三年的皮鞋,又在椒江附近的缝纫机零件厂做了一年多的学徒。

  为了生产喷雾器零件,邱继宝从上海请来了师傅,并把自己的新房腾出来,自己和新婚妻子打地铺;把井水留给师傅用,自己去河里挑水喝。

  4年之后,初具规模的小作坊建立了起来,邱继宝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新的想法。这一年,飞跃的前身——椒江市第二工业缝纫机厂成立。

  之所以选择缝纫机行业,是因为当地的缝纫机产业已初具规模。邱继宝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他的缝纫机之旅。循着当地第一家缝纫机厂——椒江市第一工业缝纫机厂的途径,他把获取订单的希望放在了广交会上,不过订单却来之不易。

  邱继宝曾经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讲述过这段历史:带着满腔的热情,他背着自己生产的拷边机,赶到外商云集的广交会上。由于他是个体经营者又来自不知名的小厂,就被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焦急之余,邱继宝围着会场转了好几个圈,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墙内的下水道,他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结果被保安人员逮了个正着,不但被罚了50元钱,还被罚站了半个小时。他暗自发誓将来要在广交会上拥有一席之地。随后,他在深圳罗湖口岸找到一位面相忠厚的香港人,托他代买一本香港电话号码簿。靠着这本电话簿,邱继宝找出了全香港所有经营缝纫机的店铺,逐个地寄产品的样本、照片,终于接到了第一笔从香港来的几千美元的订单。

  等到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成立的时候,邱继宝甚至已经拥有了一个海外分公司——1992年香港分公司就已经设立起来,这也是后来飞跃建立起分公司制的销售网络的第一颗子。

  但是,1994年墨西哥金融风暴爆发,一时间波及南美的巴西,巴西政府紧急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包括调整外汇、缩减赤字、增加部分工业品进口税。

  而南美则是邱继宝一心要在海外扩张出口的重镇。风暴之后,邱继宝被迫把眼光投到东南亚市场。而同期中捷的蔡开坚则有了不同的反思,除了当时一年6万台出口的计划过于盲目,另外他还发现了两个细节,一是外销的客户回款不够及时,二是国内的缝纫机回报率更高。由此,蔡开坚把目光逐渐转向了国内。

  1998年,飞跃还在迈阿密成立了美国分公司。其实,当年的海外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如果不是美联储出手相救,由于俄罗斯拒绝支付债务而引发美国长期资本集团的倒闭,有可能引发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候中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惟一的好消息是国内缝纫机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再次恢复到17%。

  “规模万岁”

  事实上,虽然在海外市场出现波折,但是邱继宝却并没有放弃扩张。

  1997年3月,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飞跃集团二区全面竣工投产。5月,飞跃兼并同在下陈镇的老厂浙江第一工业缝纫机厂,成立飞跃集团五区。1998年7月,飞跃收购杭州杜邦缝纫机公司,建成当时国内最大的绷缝机生产基地。

  同期,邱继宝则由于早年千辛万苦的创业经历以及规模化的海外扩张被广为宣传,收获了各类荣耀。飞跃更是成为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和各地党政代表团参观的对象,成为了台州缝纫机企业的一面旗帜。

  2001年,邱继宝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2年他成为“十六大”上首批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的民营企业家,一年后再获“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的称号。

  一时间,邱继宝的名声达到巅峰。同时,邱继宝在追求规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后来的资料显示,2001年,邱继宝决定在下陈街道(前身为下陈镇)机场路和洪三路交叉口,建设占地面积近2公顷(3000亩)的飞跃工业城。

  这一计划涉及到5个村2000多村民的拆迁安置。在当时的计划中,一号区块,即飞跃机电一体化工业园(飞跃工业城一期),面积545亩,主要建设飞跃办公大楼、科研园区和标准厂房。二号区块,即飞跃小区,面积300亩,是一个商贸型的居住小区,用于安置涉及拆迁村民。三号区块,即飞跃花园,当时他表示,“在二号区块的东边征用460亩土地,用来房地产开发,以此来弥补征地费用、拆迁补偿、村民安置点建设等资金,实现政府零投入建设飞跃工业城”。

  与此同时,邱继宝也试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除了收购了日本的一家小型工厂,聘用德、意、日等国家的缝纫机专家和科研人才进行研发外,飞跃还举债斥巨资搞技改,从美国、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引进百台套世界先进的加工设备。1999年,“飞跃”机电一体化多功能家用缝纫机首次进入日本市场,从此结束了日本缝纫机单向对中国出口的历史。

  随后,邱继宝向外宣布了公司的宏图大计:到“十一五”末即2010年,飞跃实现销售产值270亿元、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利税15亿元。

  27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国内的缝纫机市场的总产值约为500亿,也就是说飞跃届时要占到全行业的半壁江山——而事实上,当时行业公认的龙头、有着多年生产历史的标准股份(600302.SH)的市场份额不过占有6%-7%。

 低利润率“死穴”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成为引爆飞跃危机的导火索。2004年开始的引导中国经济全面转型的经济政策使得邱继宝的压力陡增。

  根据飞跃自己的说法,至少60%的产品是家用机,而家用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一点从生产家用缝纫机电机的上市公司方正电机(002196.SZ)上可以看出。

  根据方正电机在2007年招股说明书的披露,公司该类产品的营业利润率只有1%——甚至远低于同期4%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所谓的营业利润率,是指减去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缴纳增值税(退税后)的利润率。

  当记者咨询此事时,公司的董秘章则余解释说,之所以利润这么低,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面临本地一个客户的价格压力,而该企业的配件即主要供应飞跃。

  邱继宝曾经透露,创新一次次显著地提升了“飞跃”产品的利润空间。“八五”期间,“飞跃”每台缝纫机平均售价500元人民币;到“九五”末期,每台缝纫机的售价已经上升到2500元;到“十五”期末,这个数字已经飞跃到一万元。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产量一度只占飞跃总产量的10%,销售额却占到50%,利税则占到90%。

  但是事后看,这种技术上努力的效果却并不明显。部分是面临着巨大竞争,由于竞争对手也在向中高端进军——实际上,像飞跃一样试图自主创新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激烈的竞争使得飞跃创新的效果并没有显现,最新的数据显示飞跃产品中毛利率最高者不过29%。另外根据中捷股份2007年年报,公司的净利率大约是10%。

  由此,我们也可以大致勾勒出飞跃缝纫机产业的财务状况:

  来自台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7年,飞跃的出口总值分别为7547万元、8615万元和906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1%、14.1%、5.2%。

  而在飞跃的集团网站上,飞跃提供了一组关于自己产销情况的数据,家用机180万台,各类工业机相加约是70万台,其中产品中60%出口。

  事实上,邱继宝自己宣称的关于飞跃产销量的数据,也让同行们捉摸不透。在中捷股份2007年9月的增发募股说明书上,援引了前一年行业内生产工业缝纫机主要企业市场份额的情况,飞跃未能列入其中。而按照飞跃提供的70万的工业机的销量,则大致和中捷相当,应该占到行业5%以上的份额。该数据是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产量的数据,以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的统计得出的。

  那么,飞跃网站上提供的数据,到底是理想中的目标数据,还是真实数据?同行呈怀疑态度。同行们根据市场上的情况判断,飞跃国内销售的比例不超过20%。

  即便按照飞跃自己的说法,国内国际市场四六开,那么以台州海关的数据来推算,飞跃三年的营收基本上保持在10亿元-11亿元之间。以平均6%的净利率计算,飞跃近三年每年的利润不超过6000万元。

  高财务成本

  如果这种判断属实,那么飞跃的利润则将远远满足不了其运营产生的费用。

  以飞跃工业城一期来计算,飞跃需要为此支付10万元每亩的土地款共计6000万元,以及每平方米5000元的建筑成本共计1.5亿元。

  从会计的角度看,飞跃每年的折旧费用也大大高于中捷,根据中捷的财报,其每年的折旧费用约为2000万元,其中主要是地面建筑,仅土地一项飞跃即需比中捷多付出近6000万元的“成本”——抵扣完飞跃的净利润为零。更何况,飞跃是以贷款来进行这种扩张的。

  增收不增利——飞跃使用了多年的低价策略,令其自身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在宏观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则暴露无遗。

  而这还不是全部。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邱继宝在不久前集团的一次高层会议上,言及公司的业务状况,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

  邱继宝告诉他的下属们,飞跃的一批货物刚刚到达南美,随即把货物扔下了大海,因为与其上岸后慢慢地卖相比不如马上就地处理,“仓储成本远远超过收益”,这位知情人士说。

  这也意味着飞跃在存货周转和应收账款两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周转率恰恰是低价策略的关键。

  实际上,除了面临本业高额的费用,存货周转和应收账款出现问题外,飞跃还需要担负额外的财务费用。

  目前关于飞跃负债的说法有两个版本,一是飞跃负债总额保守估计在30多亿元,其中银行贷款约16亿元;另外一个是到今年5月底飞跃集团的银行贷款余额为8.9亿元。即便以后者计算,飞跃一年的财务费用就要超过6000万元,远远超过承受能力。

  而不堪财务重负的飞跃,除了缝纫机本业外,也曾涉足房地产,此外还成立了一个浙江飞跃物流有限公司的企业,专营进口废铁。这个类似于中捷环洲钢业的企业,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进口了1亿元的物资。

  邱继宝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反思说:“我就是太相信规模经济、园区建设、先进装备、新型工业化、国际化万岁、出口万岁。”邱继宝说,这些东西投入巨大,等你产出的时候,就觉得费用这么大。

  企业战略专家、浙江中大集团副总裁胡小平对此指出,飞跃遭遇资金链危机,主要原因还在于公司本身经营不善和战略部署的问题,超负荷负债最终导致资金链跟不上。

  “现在就是没面子也要去卖东西。卖的卖掉,抵的抵掉。该还银行的钱还银行,该还民间的钱还民间。”

飞跃“瘦身”求生

  在创业20年后,46岁的邱继宝准备来一场彻头彻尾的改变。目前,邱继宝正在对飞跃实施“瘦身” 计划,以此为机实现飞跃的二次飞跃。

  浙江省有关部门对飞跃集团进行调研后表示,飞跃集团的困难是暂时的,目前其资产规模为24亿元,仍远大于负债,而且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其五大系列产品从毛利9.1%至29%不等。

  目前,政府、银行方面都在努力挽救,最新的消息是银行将保持飞跃贷款余额不变,由此飞跃在银行还贷方面的压力全面缓解。同时台州市政府将出面解决8000万元资金,帮助飞跃渡过危机。

  据了解,邱继宝表示现在的自救措施是压缩生产,那些利润空间小的,占用资金大的产品就不做,并将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尤其是家用电脑缝纫机,因为这是飞跃的优势所在。

  邱继宝对外表示,变现和降低资产负债率是当务之急,“现在就是没面子也要去卖东西。卖的卖掉,抵的抵掉。该还银行的钱还银行,该还民间的钱还民间。”

  “瘦身”不失为一种求生的当务之急,但增利问题更是邱继宝所要真正面对的核心难题。

  “飞跃没法赚钱”,一位业内同行在接受《浙商》采访时也表露出了类似的意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认为飞跃的资产斑驳,与其盈利能力严重不匹配。言下之意,飞跃要想重生,至少要使得资产和盈利能力相当。

  杰克集团副董事长阮福德曾自豪地告诉记者,从每亩产值的角度,他是台州数一数二的企业——在100亩的土地上做出了6亿元左右的缝纫机产值。

  这样的高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工厂的量化管理大幅提升了效率,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另外一方面对于应收账款严格控制,一旦发现应收款项逾线立刻停止继续供货。

  一个典型的缝纫机企业,应收款项一般都占到营收的20%-30%,而净利率不到10%。所以一旦应收款中的1/3收不回来,那么全年就白做了。

  这也是和目前缝纫机行业“红海”状况相对应的策略。

  反观飞跃则大不相同。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飞跃产品的毛利率从9.1%-29%,前者是典型家用产品的利润状况,而后者主要是一些中档的工业缝纫机。

  先来看这个9.1%。做一个简单的减法,9.1%-(17%-9%)-2%=-0.9%,什么意思呢?9.1是指毛利率,17是增值税,第二个9则是当下的出口退税率,2是指人民币升值情况下的汇兑损失——根据中捷财报提供的数据,海外销售的账期长于国内销售,一般是3-6个月,这段时间内人民币的升幅一般超过2%。

  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期间费用的情况下,毛利率为9.1%的出口产品利润即为负数。所以该类产品根本无利可图。

  再来看29%,从这个数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飞跃高端产品实质上的竞争力——飞跃远谈不上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

  参考一下中捷股份的期间费用状况,那么如果减去12%的期间费用以及8%的营业税(退税之后),净利率就剩下了9%,略高于贷款利率。而事实上,飞跃的期间费用要大大高于中捷,一个简单的对比即可以说明问题:飞跃在椒江的厂房面积至少是1200亩,而中捷在玉环的厂房面积只有300亩。

  净利率低,要提高收益就要提高周转率以及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恰恰飞跃又未能做得很好。

  所以说,作为“红海”竞争策略的一部分,企业应该控制好成本,并且保持资金的融通,通过提高效率和附加值来产生效益。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的资源涨价也正是对先前资源价格的纠正,淘汰一批效率低下的企业,让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为开办厨卫厂和钢材厂,挪用上市公司数亿元资金,中捷为转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捷:转型的代价

  2008年春天,另一个46岁的缝纫机大佬蔡开坚也被推向了风暴中心,6月中旬,因为挪用上市公司中捷股份巨额资金,在被证券监管部门查处后,证监会已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侦察追究刑事责任,其转型的代价之高令人扼腕。

  逐鹿中原

  时间回到1994年,32岁的蔡开坚创办了浙江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蔡开坚已经进入缝纫机行业两年了,两年前中捷前身叫玉环中大工业缝纫机厂。当时,蔡开坚花了10万元,从合作了多年的沈阳轻工研究所买来了封包机的专利,很快蔡开坚的“飞风牌”成为当时轻工部的定点推荐产品。

  蔡开坚,祖籍温州,是玉环这个由闽南人、温州人混居的小镇中的第一代移民。中捷的工厂所在地陈屿一边靠海,和玉环的城关镇一山相隔。在陈屿隧道没有修建之前,所有的货物都要通过盘山公路运出。

  此时的蔡开坚对于工厂的运营并不陌生,实际上这已经是这个玉环人参与的第四个企业了。早在1985年,蔡开坚与其父等五人投资成立了玉环县陈屿电子仪器厂,注册资金1.5万元,其中蔡开坚出资3000元,生产经营电子仪器产品,兼营机电配件。

  1994年当蔡开坚进入缝纫机行业的时候,其第一款产品“20U”就大放异彩:国外同行的产品售价在8000元,而中捷的产品的售价只有2000元——更重要的是,即便是这样的价格,产品的毛利率还超过50%。

“20U”成了蔡开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随后的两年间,中捷一直发展得颇为顺利,只是期间出口退税由于政府财力等原因有所反复。

  1996年则成为了蔡开坚缝纫机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巴西政府紧急调整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开始显现:调整外汇、缩减赤字、增加部分工业品进口税。之所以调整,是因为受到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风暴的波及,外汇连续数月入超,资金大量外流。

  事后回顾这段历史,蔡开坚的反思是当年6万台出口的计划过于盲目,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捷正在大规模地进行技改、资金紧张。蔡开坚还发现了两个细节,一是外销的客户回款不够及时,二是国内的缝纫机回报率更高。由此,蔡开坚开始把目光逐渐转向了国内。

  所幸的是,这一年中国宣布经济软着陆,宏观调控结束。银根也逐渐放松,贷款利率从1995年的高点下调了20%,到1998年的时候准备金利率也松动了。

  中捷不失时机研发了高速平缝机,并开始铺建渠道。1998年8月,中捷搬迁,投资2650万元建成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中捷二区工程。

  1996年至1999年的三年中,世界缝纫机行业处于低谷期。但获益于中国服装工业的复兴,中捷再次保持三年连续增长,三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626万元、3429万元和5046万元。到了2000年,中捷的营收随着行业走出低谷而暴涨,达到创纪录的2亿元。

  转型之路

  2000年,在缝纫机主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蔡开坚突然另辟战场,成立了浙江桑耐丽铜业有限公司(即后来的中捷控股),主营水暖管件、卫生洁具制造。

  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蔡开坚在国外发现,“水龙头”是个大行业,全球一年的年销售额有500亿美元之巨,远远超过自己当时所从事的缝纫机行业。

  一年后,中捷三区投入使用,中捷的厂区范围扩大到100亩左右,同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蔡开坚又创办了浙江环洲钢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中捷环洲钢业),专营汽摩配件用钢材、建筑用钢材等的批发、零售以及物流。

  2004年,蔡开坚旗下的中捷股份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成为当地第一家上市的缝纫机企业。上市之后,中捷股份一改近70%的负债率的情况,也增加了融资能力。

  但和几年前相比,行业未来的空间显然不如表面那么乐观。

  中捷的招股说明书上提供了一段数据,当时世界上缝纫机年总产量约1,700 万台,其中我国占总产量的50%左右。这也意味着从数量的角度看,中国的缝纫机行业并没有多大的空间,简单的一个理解是产量最多只能再翻番。而技术之路更是步履维艰,2001年中捷的毛利率曾经超过30%,由于竞争的加剧,2004年的毛利率已经降低至24.53%。

  在这一年,中捷环洲钢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钢材41万吨,销售额16亿元,已经远远超过同期的缝纫机产业6.85亿的营收。

  蔡开坚率众在温州召开了一次“雪山会议”,对旗下的产业做出了新的规划,即“311工程”:在母公司中捷控股之下,形成钢铁物流、缝纫机、厨卫洁具三大产业,一个上市公司,一个金融平台。蔡开坚尤其对钢铁物流产业非常看好,计划2008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31亿元;2010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45亿元。

  2007年10月,中捷增发再次募集资金4.4亿以缓解资金压力。此时,央行已经把准备金率调整到了13%,并很快再次调整创出历史新高;一年期贷款利率也升至7%;人民币更是升到1美元兑换7元的水平。

  事实上,在向监管部门坦陈之前,蔡开坚一直在他设想的战略上前行。2008年收购中辉期货,完成了中捷“311工程”中的最后一环,即打造金融平台。

  蔡开坚曾经把并购目标瞄准了行业龙头,至今仍然为国企的标准股份,但是标准股份的大股东国资管理部门拒绝了中捷的收购意向。事实上,之前的行业繁荣使得中捷股份没有很多的机会扩张——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高峰透露,去年中捷想上一个新的机床,却被告之,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2009年。

  并购标准股份最终失败。不过,蔡开坚意气不减,他给市场占有率略逊于中捷的杰克集团副董事长阮福德打了个电话,“标准股份不肯卖,要不我们两家合并,斗垮他们!事情成了我们好好喝上一顿。”阮福德是杰克创始人三兄弟中的老大,阮福德也和蔡开坚素来交好。

  事实上,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即合并之后一方面可以获得“定价权”,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游戏规则,另外一方面可以节省研发的成本。不过,这个想法随着中捷曝出资金挪用的问题后也随之暂停。

  蔡开坚目前面临的危机是,作为中捷股份的母公司,中捷控股挪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从而触犯了相关的规定。

  现在的问题是,蔡开坚是否能够从资金挪用事件中脱身,并继续他的战略?

  


  Google提供的广告

  相关文章
 • 缝纫机出口退税率提高 2009-01-12 11:47:15
 • 2008年8月我国缝纫机整机生产企业经济运行解析 2008-12-15 15:25:00
 • 台州缝纫机:主动寻求复苏 2008-07-28 19:48:13
 • 降温”考验中国制造 逆境中如何飞跃 2008-07-15 11:35:48
 • 浙江飞跃:以“瘦身计划”积极应对挑战 2008-07-15 11:32:48
 • 富怡推出新品特种缝纫机 2008-07-10 11:43:05
 • 宝石缝纫机作为捐赠礼品送往非洲各国 2008-07-09 11:08:45
 • “缝纫机大王”飞跃集团的资金迷雾 2008-07-03 11:26:14
 • 由飞跃破产想到的 2008-07-02 13:28:00
 • 从玉华:飞跃生死局与邱继宝的标本意义 2008-07-01 11:19:14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查看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 招纳贤才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站点地图 | 帮助中心
中国箱包网(BagsNet中国)   ©2003-2009   免责声明   粤ICP 05015913
中国箱包网服务热线:020-36322918 传真:020-36322968      邮箱:china#bagsnet.com
全球BagsNet :中国站 | 国际站 | 台湾区站 | 英国站 | 美国站 | 意大利站 | 德国站
3721中文实名 本站网络实名: 中国箱包网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本站通用网址:中国箱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