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缝纫机为何不敌半自动缝纫机?在理论看来,缝纫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操作越简便,理应越受欢迎。但现实给出的结果是:未必。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服装业人工费高涨,对自动缝纫机需求似在增长。日本缝纫机制造商开始集中精力研发缝纫自动机,希望自动缝纫机能实现下列操作:
操作员将布料放好并按开始键,机械设备能自动进行布料缝合,缝制完剪线后将缝制品依次叠放好;理想状态下,一个操作员可以操作2至3台设备;每台自动缝纫机机应装有两个缝纫机,自动完成两个工序。
制造商们认为,自动缝纫机若实现上述功能,就可满足缝制生产需求,进而获取企业的大量订单和利润。然而,情况发生了变化。
从90年代初开始,美国服装产业的生产基地转向中南美洲地区。那里劳动成本低,价格昂贵的自动机难以打开销路。而且,这些缝纫自动机还有两个弱点难以克服,影响的效率的发挥:
1:柔软的针织布料须由操作员逐片摆到针落点,才能使自动缝纫机正常操作。
2:缝合过程中,柔软面料重叠越多,设备自动调整的难度越大。
若克服这些不足,又需要投入更高成本开发新技术,会造成自动缝纫机的成本继续增加,势必更不为购买者所接受。结果,在弱点没得到弥补、效率优势受到削弱、而且价格高昂的不利因素制约下,耗费巨资研制的自动缝纫机鲜有问津,失去了市场而大量库存,导致制造商们损失惨重。
在由日本制造商促成首次较量中,用高科技武装的自动缝纫机,没能敌得过经济实用的半自动缝纫机,这是因为当时日本开发自动机最大的误区在于任何工程都可以自动化,而且可以高价出售。因此,将来的自动机开发必须采用新的开发方案,针对缝制工厂碰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开发。今后,中国缝纫机制造商在开发方向上应转向实用性。现在中国缝纫机生产厂家技术储备已经足够,研发全自动缝纫机不会太难,由于缝纫机操作工短缺,劳动力价格上升,全自动缝纫机是否会重新回到服装生产厂,各缝纫机企业不可不未雨绸缪,毕竟国际高端缝纫机市场对我们现在来说还有很大差距。
2004年,虎都(中国)服饰有限公司在北京展示了一台价值42万元的缝纫机。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成衣生产数字化设备,数码化的操作代替了手工艺的缝纫、裁剪、切割等技术。这种全自动的“缝纫机器人”进入中国服装业,创造了中国西裤新标准,虎都西裤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一台缝纫机的身价竟然高过奥迪!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缝纫机发展性产品对中国缝纫机生产企业来说只是时间问题。但谁先掌握必定先于他人市场利润回馈2年以上。
附:自动、半自动缝纫机的比较和分析
自动机缝纫机有以下四种特征:
●工作人员将布料放好按开始键,机械自动控制布料,缝制完剪线后将缝制品依次叠好。
●一个操作人员可以操作2至3台机子。
●一台自动机装有两种缝纫机自动完成两个工程。
●缝纫机自动拣起布料,能感知有无布料,自动放好并完成缝制品。
半自动机的优点显而易见:
●价格最多1-2万美元。
●操作人员将布料拿起,在针的落点附近放好。
●最小限度控制管理布料头,操作人员可加以辅助。
●具备切线装置。
●生产效率高。
●缝纫质量好。
结论比较:全自动缝纫机质量上乘,不受劳动成本高低的影响,即便在劳动成本低的国家使用率也颇高。操作自动机有两个难点:其一,将柔软易滑的针织布料一片片拿起放到针落点的操作。其二,布料重叠越多,调整难度越大。需要高成本投入开发高新技术来克服这两点。而半自动机解决了以上两个难点,由操作人员辅助操作,降低开发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