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奥运国际经济论坛近日举行。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这艘大船也鸣笛起航,众多奥运赞助厂商都争先恐后地挤上船,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奥运战略。而另一方面,大量的非奥运赞助商也纷纷绞尽脑汁,推出各种系列策划,以便能够借上“奥运”营销东风。究竟奥运营销能带给企业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奥运营销?
参与奥运是一种责任
如果每个人都能买LV的话,它可能就不是LV了。
从阿迪到GE,奥运赞助商的身份一直是不少公司梦寐以求的。第29届奥运会全球赞助奥运的参与企业共有78家,其中有12家全球合作企业,中国共有66家企业,不言而喻,这66家企业中,能够迈进奥运的“门槛”,其难度可想而知。以北京奥组委第二层级的合作伙伴11家为例,其中有8家就是国有大型企业,这8家企业几乎占据中国2006五百强的前十名。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陈剑直言:“中国现在在构建和谐社会,国有大型企业把所创造的利润参与到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实际上是一种很高的社会责任,我认为对它们挑剔是没有道理的,它参与奥运会赞助比分给员工更好一些,所以我觉得这些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对它们所做的贡献应该高度评价。”
在奥运赞助商问题上,不乏有一些大型公司想进入奥运赞助商的行列,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如愿。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稀缺性的,尤其像奥运会这样的稀缺资源,这的确需要有一定的门槛,如果说是一家手工作坊做奥运赞助商的话,这对奥运的品牌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奥运毕竟是万人瞩目的品牌。“如果LV满大街都能买的话,就失去了它的价值。”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亚太市场总监王丽丽给了记者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赞助商投入不仅是资金
奥运关系到城市、场馆、业主,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协调,服务的水准如何达到赞助商的期望,这是比较重要的。成为奥运赞助商可以说只是进入了奥运的门槛,或者说是刚刚买了一张票,但是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更多的投入,需要得到奥组委更多的支持。因为奥运会赞助商的类别是独家和排他的。
排他权,对于任何一个的奥运会赞助商来说,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里面,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茶饮料、水等都是它的产品类别,也就是在奥运场馆能卖的产品。所以其他商品是进不了奥运场馆的。
除此以外,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或者赞助商以后,会得到组委会给予它的门票回报,可以订购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的门票,比赛每天的门票,以及相配套的酒店等服务。而这些服务都是排他性的。其他同类产品是没有机会的。
对此,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刘军表示:“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是依法办事,我们有协议的文本,同时我们在产品类别、权益上都有明确的界定,出现问题我们都会协调,我们会按照协议办事,因为大家都是有品牌的企业,只不过在执行中大家对协议有一些偏差,以往我们已经协调了很多企业之间的问题,我觉得不可怕,怕就怕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我们只要把问题解决好,就达到了目的。”
刘军认为,隐形市场至于奥运是很难避免的,但比如某赞助商利用说“祝贺奥运举办成功”来做营销,在营销里面是不允许的。奥运营销中说,你不是奥运的一分子,你没有权力跟奥运“沾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