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5年7月汇率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上升了8.65%,出口退税实现两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随之出台……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节能减排要求提高——多年来,以政策优惠为主导,以资源密集型为特征,以产业链低端产品为主要加工对象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成本上升时代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蝴蝶效应",嘉兴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而外贸依存度达80%以上的嘉兴经济更不可能"置身事外"。
"现在是最难的时候,但我们一定会把这个产业维护下去。"说这话的时候,徐德仁语带无奈。面对国家连连出台的外贸紧缩政策,这位海盐县紧固件同业商会的"管家",现在同企业站在一起艰难度日……
一吨螺钉:
原料翻了一番
卖价跌了一半
"7月1号退税前的价格肯定不能用,你再跟外商解释一下吧。"尽管最新的退税新政实施已有两个月,但小汤仍然时常接到类似的电话,他摇头感叹道:"如果国家下一步还要下调退税率,我们企业真的经营不下去了。"
小汤是海盐一家私营紧固件企业的老板,做这一行已有十多年,在海盐,像这样的企业至少有700家。尽管在去年大规模退税率调整中,紧固件行业得以幸免,但今年8%的下调幅度一下子击中了企业的"七寸"。一时间,紧张、焦虑、担忧的气氛充斥着整个行业。在小汤的印象中,海盐紧固件的高利润时代已渐行渐远,如今"生存"二字似乎是摆在企业面前更加现实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应该算是紧固件产业最辉煌的时代。"小汤告诉记者,"那时候全县紧固件企业不过十多家,生意好得不得了,像我们这些代工的都有20%至30%的利润。"那几年,小汤挣到了创业生涯的第一桶金,他将之全部用于扩大产能,至今已经发展成拥有30多台设备的螺钉制造企业。
时过境迁,海盐紧固件如今已发展成为年产值50多亿元的产业集群。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企业普遍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小汤说,现在除了政策因素,企业经营成本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十年前生产一吨螺钉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可以卖18000元,现在成本涨到了4000元,售价却降到了9000元,利润大大缩水。工人的工资也是一个劲地涨,2000元月薪只能招到一个新手。"
而令小汤最为担心的是,国家是否还会下调出口退税率。"现在企业其实就是在靠退税养活自己,如果下半年连最后的5%都取消的话,今年的日子可真的不好过了。"
海盐县紧固件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徐德仁告诉记者,今年全行业亏损是必然的现实,"到今年底,估计有60%至70%的非自营出口企业将因资金链断裂要停顿下来。"但他同时表示,经过这场洗礼,海盐紧固件有望明年初恢复元气。"目前商会正在全力保住一批骨干企业,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事实上,惨淡经营的不仅是海盐紧固件,海宁皮革服装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据海宁皮革工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现在很多皮革服装企业面对利润的缩水都只能"硬撑",简直是"亏"声一片,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记者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海宁经济开发区的38家皮革服装企业中,有25家"报亏",甚至有企业因为经受不起这样的亏损,宁愿停工"整修"。
在平湖服装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受到利润锐减的挤压,平湖今年甚至已有9家大中型的箱包企业转型或者倒闭。而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在成本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下,平湖众多的中小服装企业中,至少有200家将会出局。
微利时代:
两条腿走路
多元化经营
采访中记者发现,当众多中小企业面对重压疲于奔命之时,一些上规模的大企业却有了自己的新选择。
"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要多"修内功":通过改进制造技术、减少用工人数和资源消耗量从而降低成本。"投资于嘉善的台升实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出口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公司的管理部经理戴纶告诉记者,面对越来越高的成本和越来越少的利润,台升依然发展稳健,靠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人民币升值,一出一进,我们出口家具收入下降了近5%。"戴纶告诉记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之后,木制家具的退税率由13%降到了9%,这相当于公司的纯利润下降近4%;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后,台升公司一年要缴纳的台账保证金合计将达到1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将有一大笔资金不能用于长期投资,利润也要受影响。"戴纶告诉记者,在历次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台升的利润相当于被稀释了近20%。
但戴纶表示,公司并不会因为国内政策的调整而离开大陆或迁往中西部地区,因为嘉善已有较完善的家具生产产业链。而适度地"向内看"是台升面对政策变化的新选择。
今年8月25日,台升家具杭州旗舰店开业,这是台升实业参与投资的第一家内销店,而此时台升的上海旗舰店已在装修,开业在即。为了进一步开拓家具内销市场,目前,台升已筹划在未来几年内在嘉善开一家内销总店,然后以嘉善为中心,选择南京、苏州等城市继续开设家具连锁店。尽管已在内销市场上做起了文章,但是戴纶表示,公司并不会放弃出口市场,"我们会在做好出口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内销力度。"
与台升的策略有所不同,同样是台资企业的东明实业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公司副总经理蔡正雄看来,正是由于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内销、外销齐头并进,所以才有了今天东明应对政策时的那份从容。
蔡正雄表示,目前东明已在继续维护好海外市场的前提下,将原来产品出口60%、内销40%改为出口和内销各占50%。
由于东明紧固件技术含量高、品质好,目前公司的内销之策已初见成效,形成了不少国内"标杆":北京奥运会竞技馆,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地铁建设,长江三峡大坝,秦山核电站都找东明作为紧固件供货商。
外贸紧缩:
是调整信号
也是苦口良药
浙江新正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基勇从事外贸已有20多年,作为业界的"老江湖",他见证了嘉兴外贸的发展历程。在他看来,在外贸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必然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它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或制约、或鼓励地调整着进出口的平衡,也引导着产业的方向。
宣基勇认为,当前的国家宏观政策,并不是要减少企业外贸出口,而是对经济偏热发展的一种控制。"国家的意图很明确,不希望企业再像过去那样,以低价劳动力和低附加值产品换取微薄的利润。"
他解释道:"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满足外汇需求,不遗余力地实施\'创汇\'战略。而今天,当外汇储备已不再是问题,庞大的出口能力甚至已经成为一个随时会爆发的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因此从现实来看,外贸政策的调整是有战略意义的。"
嘉兴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贸易处副处长罗宣政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出口退税这项政策。他说:"出口退税曾经在一段时期扮演过重要角色,养成了企业的一种惯性思维,\'我出口,拿退税\'是理所当然。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正是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在支撑着我国出口企业的廉价战略,而退税一直是企业利润的来源。说到底,我们的企业都没有\'断奶\',现在奶源一控制,就慌了。"
据统计,以今年1月至5月应退税出口实绩估算,今年7月的退税率调整将使全市下半年减少退税10.56亿元。
作为一名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学者,罗宣政更关注外贸紧缩政策对嘉兴块状经济的影响。他说,目前嘉兴的外贸依存度80%以上,政策的影响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认为,目前企业肯定不能马上消化一系列政策带来的反应,但是从长远来看,势必会逼迫企业进行调整转型。
罗宣政说:"嘉兴以出口为导向的块状经济是植根于这块土壤的,我们不能一味要求提高出口产品档次而抛弃原有的产业根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
对于有可能在这一轮调整中被淘汰的企业,罗宣政认为,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在美国,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一年。"但他同时表示,政府虽然没有必要强"拉"住一些企业,但有义务关注产业的健康成长:"很多国家对于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扶持办法。比如通过银行联保提供资金支持;出台创业激励政策;在企业破产时建立资产转让平台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