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国皮革行业不寻常的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家出口税收政策,使得制革行业以及整个皮革行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来自欧盟及各国对华皮革制品的反倾销。尽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皮革行业整体生产和进出口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度明显减小。
2006年,我国皮革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下降6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97.7%。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下降17个百分点。
2006年,中国皮革产业的产品出口总额达390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长率下降11.5%。鞋类出口总量达到77亿双,出口总额达2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4%,增长率分别下降6.8%和12%。其中皮鞋出口总量达14亿双,占鞋类总出口量的18%,其他鞋类出口总量63亿双,占82%。
2006年,中国主要皮革产品,包括鞋在内,进口保持稳步增长,进口总额达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生皮进口总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9%。毛皮服装进口总额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箱包进口总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44%。同时,鞋类进口总额达到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进口的不断增长,反映出中国市场对高档进口产品需求的增加。
进入2007年,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使皮革行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走绿色皮革产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环保、品牌、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发展新阶段。
其次,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控制产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在国际市场中,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际知名名牌。同时,还要培育国内外多元化专业市场,探索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今天,人类已进入文明生产、规范竞争的时代。企业和行业必须从这一时代特点出发,努力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视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为己任,并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获得生存与发展。
进入2007年,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的格局也相应出现调整。随着中国东南发达地区劳动力、能源和资源等成本不断上涨,以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皮革产业的加工基地将会逐步转入这些地区。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一客观规律,对于东南发达地区要平稳渡过转型期,力争在更高层面上发展皮革产业;而西北和东北地区则应做好各方面准备,主动承接好皮革产业的战略转移。
企业在受到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下,深入开发国内市场,也是企业调整的关键所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13亿人口意味着巨大的内销市场潜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们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规则,树立大市场观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强化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倡导诚信经营,努力实现中国与世界皮革业的和谐共赢长远发展,加快推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 |